佛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寓意是如何通过石雕表现 [复制链接]

1#
网络编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47588.html

自古以来,吉祥如意是人们追求的生活最高境界,吉祥如意,其实拆开解释,也就是同样的意思,无外乎,吉、祥、善、福四字,这些字其意大致相同。古人把吉、祥合为一词,见于《周易系辞下》:“吉事有祥”,以及《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空生白,吉祥止止”。唐成玄英注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止者,凝静之智,言吉祥善福,止在凝静之心。因此,“吉祥”就是“福善嘉庆”之事。《诗经小雅斯干》也有此类的记载: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这句话说的是:梦见熊罴是生男孩的征兆,梦见虺蛇则是生女孩的征兆,熊、罴、虺、蛇四者,都是“梦之吉祥”。由此可见,吉祥观念,由来久远。

我们若细细加以分析中国民间吉祥图案,可以发现民间吉祥观念的内涵,不外乎“福”、“寿”、“禄”、“富”、“贵”、“子”、“喜”、“德”、“祥”等。

其中,福,是吉祥的总称;寿,追求的是生命之无限;禄,追求的是功名利禄;富,追求的是富足(财富);贵,追求的是地位之亨隆;子,追求的是生命之绵延;喜,追求的是吉庆之久远;德,追求的是文人理想之品格;祥,追求的运势之亨通。

关于这些吉祥的图案,有寻常可见的写实形象,也有利用谐音或出自想像;而且,上自天文地理,下至细微小物,都可成为吉祥图案的表现元素。比如,写实的图案有元宝,福字,寿桃等雕刻图案。谐音的图案有,葫芦,表示福禄,大象,表示大祥。天地之物有祥云,流水,微小之物有蝌蚪,蚯蚓。都是吉祥图案

吉祥观念以及吉祥物的出现,是祈福心理的外化。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它来自人类共同的基本需求,来自人类迄今仍然存在的“趋利心性”的心理特征。陶思炎指出这种祈禳文化,也始终循着“制度化”、“宗教化”、“艺术化”、“习俗化”等四种趋向,向历史运动的轨迹奔进。

制度化,在封建礼仪制度中,有着非常多关于石雕的制度,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古代,中国人不可随意使用龙,龙乃皇帝专属的动物,这点从官服图案就可以看出。还有,门鼓石刻的高度也与官阶有关,越高的门鼓,代表主人官阶越高,一旦越制,后果非常严重。

宗教化,吉祥图案的宗教化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从东汉佛教进入中国,本土道教文化的传承,各个时期还有不同的其他的教派,伊斯兰教,明教,天主教,基督教等文化的加入,很多吉祥的图案被流传下来,比如佛家的莲花座,佛手印,卍字诀,道家的八卦图,仙鹤,蝙蝠,四灵兽等。

艺术化,这个过程分为形态化和抽象化,形态化的意思是把很多想象中的吉祥图案用具体形态表示出来,比如龙,凤,形态具体化了,这种形态化可以让人更好的理解吉祥寓意,更好的感受和体现出真实性。而抽象化,比如狮子作品就是明显碑抽象化的作品,各种造型的狮子纷至沓来,狮子与狗的结合,狮子与马的结合,狮子与豹子的结合等等。不论是哪一种艺术化的结果,都让人感受到了更加真切的吉祥感受。

习俗化,这个过程就是把人们的习惯改变,比如拜佛,就是习俗化的一种,还比如门前摆放一对神兽,这也是习俗化的过程。把良好的寓意变成生活中的日常,这也就是艺术现实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