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泸州浓墨重彩打造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澎湃在 [复制链接]

1#

9月23日至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国家中医药局规财司率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发展改革、卫生健康、中医药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来泸开展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集中调研,并就做好“十四五”时期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听取地方实际需求和工作建议。

“推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具体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国家中医药局规财司选择泸州作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集中调研点,这是因为泸州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质高效,与泸州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息息相关。近年来,泸州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积极实施健康泸州战略,创新开展全民预防保健服务,加快健康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医药健康中心。

目前,泸州医疗卫生资源富集,拥有西南医科大学和6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条件居四川省第2位,已具备为周边万人提供优质医疗健康服务的能力。

打造医药制造产业集群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与此同时,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支持泸州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省政府也在泸州布局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

如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打造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

一揽子举措为此呼之欲出。

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编制《泸州现代医药产业规划》,重点发展中药、化学制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五大领域,加快打造西部一流的医药产业发展基地。

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泸县作为全市医药产业发展主战场,不断强化资金、人才、产业配套支持,市县共同着力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医药产业集群发展:高起点规划建设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化品三大产业。

该园规划面积21.3平方公里,已建成4平方公里核心承载区、4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区,正加快建设13.3平方公里产业拓展区。目前,园区入驻企业91家,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四川省药械第三方物流配送试点示范区。

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发挥道地药材丰富优势,积极发展中药产业:发挥道地药材丰富优势,狠抓中药材基地培育,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道地药材种植,促进中药标准化种植和生产。

目前,全市形成了泸县枳实产业园区、合江川佛手产业园区、合江金钗石斛基地、古蔺龙山吴茱萸、金银花中药材产业园区、箭竹枳实产业基地等种植基地,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22万亩(不含龙眼、荔枝),产量7.5万吨,年产值5.6亿元。

依托化工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化学制药产业:目前,泸州拥有大洲化工、众邦制药、科瑞德凯华等化学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企业。众邦制药是国内最大的金刚烷生产商,科瑞德凯华通过了美国FDA认证,是四川省首家向欧美市场出口人用原料药的企业。

积极招大引强,发展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发挥西南医院科研资源优势,引进步长生物制药、赋智赛尔等企业,推动全市生物技术制药产业从无到有。

步长制药拟投资40亿元,在泸州布局步长集团首家生物制药基地,打造西南最大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主要发展疫苗、抗体、重组蛋白、生物诊断试剂等。

赋智赛尔主要开展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细胞资源保存和细胞生产等业务,是川南首家按GMP规范运行管理的细胞储存、制备中心和产业化基地,正在研发核酸检测系列产品。

着力培育特色,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积极发展预防保健类医疗器械,重点发展检测类和康复类医疗器械,正在建设康复辅助器械特色产业园,构建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

目前,泸州拥有深图、朗润、奥泰等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企业,有阿斯特等康复器具制造企业,有维思达等骨科仿生企业,有杏林等口罩生产企业,有天诺等体温枪生产企业,医疗器械产品门类不断增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打造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

目标既定,重在落实。

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打造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泸州大动作频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我市相继投入近亿元,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西南医疗康健中心一期、医院沙茜院区、市妇幼保健院二期等一系列项目已经建成投用;西南医疗康健中心二期、西医院、医院、市疾控中心等15个民生攻坚改善行动重点项目已经投资完成7亿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今年将完成投资14亿元。

规划的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川南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和泸州市公共卫生保障中心也已正式启动前期工作。

不仅是医疗卫生项目在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也在顺势推进。

西南医疗康建中心效果图

我市与重庆市永川、江津、荣昌等地卫生健康委开展常态化互访交流,与重庆市永川区卫生健康委签署了“泸永卫生健康一体化”合作协议,建立了“4+4”(“四项协同”和“四项机制”)合作框架模式,即推动“公共卫生、医疗卫生服务、智慧医疗、医教研”四项协同,建立“互访交流、联席会议、重大课题调研、重大事项会商”四项机制。

中医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目前,医院4家,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设有中医馆。今年,我市中医药深度全程介入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医专家组接管市传染病院轻症组,研制出“新冠0号”、“新冠1号”院内制剂,获批在全省调剂使用。

现在,泸州已初步形成了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科教、应急等基本功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备了为周边万人提供优质医疗健康服务的能力:全市共有医药企业28家(含竣工未投产企业);聚集了科瑞德制药、绿叶制药、百草堂、天植中药、众邦制药等重点企业,科瑞德制药已跻身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强;拥有律康、凯莱通、比清、阿卡波糖胶囊、盐酸金刚烷胺、轮椅、中药饮片等主要产品。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家,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12家(其中三甲6家,三乙6家),拥有床位张,每千人拥有床位7.98张;卫生人员达4万余人。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泸州将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加快推进医药、医疗、医教、医养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百亿级医药制造产业集群、川渝滇黔医药流通基地、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贡献更大力量。

原标题:《泸州:浓墨重彩打造区域医药健康中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