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神奇的学校。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示在大厅里的小麦、葵花盘、水稻、土豆、花生等农作物——这些都是同学们亲自栽种、养护和收获的,是大家的劳动果实;再走两步,循着小动物的叫声,可以看到玻璃房子里住着的鸡、鸭、孔雀、小兔子,还有三只大鹅引颈叫唤着,仿佛在欢迎学校里的“新面孔”;大鹅对面是一座水上“树屋”,水面上停着一艘“海创号”,想要登上它,需要看你表现;“海创粮田”里,一株株水稻耷拉着“身子”,校长章献明说:“上个月经历了台风,一些水稻被刮倒了,大家想了好多办法,最后决定把水稻们相互扎在一起。长得特别好的水稻前两天已经被孩子们收割完啦!”
这样充满童趣的场景,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里还有很多。屋顶的“海创橘园”里的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似的大小果实,足球场边的“海创西瓜园”里收获了数千斤西瓜……对于第一次踏进这所学校的记者来说,犹如进入了一座小型农场,而“农场主”就是校园里稚气可爱的孩子们。章献明校长告诉记者,这些劳动教育场景是学校一直以来突出“五育并举”的一个缩影:“与如今的‘双减’政策不谋而合的是,作为一所年创办的新学校,我们没有单纯地追求以考试分数为目标的片面的‘教学质量’,而是注重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倡劳动教育、多学科融合,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在这种快乐参与中实现多维度成长和持续的发展。”
劳动教育:
在点滴中引导孩子快乐学习
刚走进校园的人,很难不被那几只大鹅所吸引。谁也没想到,在城市里已难觅踪影的大鹅,可以自由闲适地在学校里溜达。章献明校长笑着说:“前段时间,我跟这几只大鹅还一起上了热搜。”原来,这些大鹅经常像小尾巴一样跟着校长一起视察学校,还喜欢与学生们互动,偶然间被一位老师拍到发到了网上。网友看到这可爱的一幕,都欢喜不已,觉得有这么一位充满童趣的校长,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一定很快乐。
事实的确如此。在海创小学,老师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良机。今年夏天,学校举办了首届“芒忙节”。二年级小朋友在“海创西瓜园”里采摘自己种植的西瓜的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正顶着烈日在“海创粮田”里插自己培育的“七彩水稻”秧苗。他们一边收获果实,另一边播撒希望。
“海创粮田”是真正的农田,它由学校闲置的绿地改造而来,就在学校食堂边上。“校园里的每一片土地,都要实实在在地利用起来。每天孩子们在食堂吃饭的时候,都能通过大玻璃窗看到自己种下的粮食,看着水稻们一点点长大,直到收割,再让孩子们剥成米粒,这种全过程参与的感觉,让孩子们觉得特别有意思,教育的效果当然也会更好。”章献明校长说,粮田里还有复杂的自动灌溉系统,水系内还有螃蟹、黄鳝、鱼、虾、泥鳅等几十种孩子们放养的水生小动物,“这块水稻田还蕴含了直线、弧线、三角形、长度、深度等数学概念。到了中高年级,孩子们可以结合数学课程测算这里的面积和容积,甚至水流速度、灌溉成本等,真正把学习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海创小学对水稻种植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为了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更多的科研成果,种子是学校特意向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室申请的,由老师带着学生自己动手育秧,再让每个同学领取秧苗去插秧。与孩子们一起插秧的还有一位专家——中国水稻研究所博士后孙廉平。孙博士给海创小学的同学们不断地讲解水稻培育和养护的知识,还亲自动手,一边教学生怎么插秧,一边讲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总有一天会实现。说不定实现这个梦想的人,现在正在校园里播撒种子。”章献明校长笑着说道。
这所“宝藏”校园里,惊喜无处不在。葫芦藤上挂着可爱圆润的葫芦、孵蛋器里放着即将破壳而出的小鸡崽、中草药种植园里的柠檬和佛手金灿灿……建校两年来,校内已形成一个闭环的生态系统。海创小学的劳动教育经过不断尝试,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也逐渐成为该校的一大亮点。章献明校长表示:“我们做这些活动不仅是图个热闹,而是希望孩子大胆地去跟泥土打交道,和大自然进行长期的密切接触,并且将劳动教育和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从生活出发,在点滴中引导孩子积极成长。”
“大、中、小”结合:
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校园内,记者看到两面挂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