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5日9点42分,“立夏”来了,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入夏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太阳到达*经45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人们习惯把立夏当作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今日立夏,诚祈安康!
你今天吃了立夏美食吗?
上饶人立夏有吃立夏粿(饭麸果)的习俗。所谓立夏粿就是一种粿子,和汤圆有点类似,不过是用米蒸熟后搓烂和成小团子,然后用豆芽豆干虾皮豌豆之类的东西煮成“羹”,上饶土话叫做饭麸粿。
立夏粿制作工艺简单,只需要将蒸熟的米饭搓烂并用手揉成小团子,然后放些白菜豆芽之类的一起煮,煮好的立夏粿味美清香,更带着一口的饭香味,滑而不腻。俗语有云:“吃了立夏粿”,不怕大雨如注(敢于冒雨干活)。
这是用来把熟米饭揉成很黏糊的米团的工具,经过这道程序,立夏粿放锅里煮就不会散掉。下锅煮沸,直流口水。饭麸果美味,与家人一同品尝,才更有滋味。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上饶人立夏要吃立夏粿(饭麸果),今天你吃了没?快看看,哪一碗是你家的立夏粿(饭麸果)?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鹖冠子》
立夏,顾名思义,就是夏天到了。气温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二十四节气农事歌唱道:“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我国历来重视立夏节气。古代帝王们在立夏这天往往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而在民间,全国各地都有各自不同的“迎夏”习俗,例如“饯春”(告别春天)和“尝新”(品尝夏日新水果如樱桃、青梅之类)、“立夏斗蛋”、“立夏秤人”“立夏羹”“五色饭”“麦芽饼”等习俗。
孟夏之日,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立夏之日“蝼蝈鸣”。按东汉郑玄的解释,“蝼蝈”为蛙类,非蝼蛄(lóugū)。立夏鸣的据说是一种色褐黑的蛙。
二候蚯蚓出:立夏后五日,“蚯蚓出”,即在大地上可看到蚯蚓掘土。蚯蚓又名曲蟮,蟮长吟于地下,感阴气而曲,乘阳气而伸见。
三候王瓜生:再过五日,“王瓜生”,是说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此王瓜又叫“土瓜”,“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称‘老鸦瓜’”,非*瓜。
立夏,说礼
中国传统的“四时八节”,都是举行祭祀的日子。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古人认为每个时节,都是阴阳交感的关键点,此时祭祀,更容易愉悦天神,襄助人事。
立夏节气,受祭祀的是炎帝和祝融。
火工祝融是掌管夏季的天神,炎帝则被认为是神农氏,农业创始者,还发明了医药学。所以,立夏一到,古时天子就会率百官迎夏于南郊,祭祀炎帝和祝融。还必须穿朱衣、骑赤马、乘红车,甚至连腰间挂的玉佩都要是红色。
立夏养生六法则
“立夏”表明春天已结束,夏天已经开始。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因此,人们在春夏之交养生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