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与香味是冬天里一段天生的缘分
它让喜悦和温暖穿越风雪跋涉而来
让一切在未见面之前就有了意义
文
祝羽捷
今日大雪,云晓酿的米酒应该熟了。她说在这个时节启坛,香味遇到冬季特有的清冽空气,会像一盅小火炉,在暗夜里徐徐泛起微光。
另一位虚度的作者罗楠告诉我,冬夜可做的事有许多,她要腌过冬的萝卜,要洗净泡菜坛子插花,要摘院中的磨盘柿,择下树上的山楂,和着冰糖梨煮汤饮。
一入冬,人就忍不住忙起来。
忙着等朋友来,忙着供起最春意盎然的花朵,忙着照看锅中的食物,看热气腾腾窜上屋顶,看冰冷的窗户呵气成霜。
冷中取暖,是人类冬天永恒的主题。
似乎窗外越是冷,人们越想贴近彼此的体温,共生出暖意。很多小事,因为这暖意,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
身在都市的人,也是时候用一些小仪式,温暖一年来疲惫的自己。
午休时间,我会去公司附近的圣诞集市上走走,垂涎老板在锅子里热的红酒,连杯子一起买下,坐在街边一饮而尽,两只耳朵会变得热热的,周边的热闹变成背景音乐,自己变成快乐的流浪汉,脚边还有只快乐的雪纳瑞,而且下午不用上班。
我不是个很会品酒的人。但一到冬天腹中酒虫就大动,可能一年里它们蛰伏太久,需要些暖意。
Glühwein(圣诞热红酒)自己在家也能做。用普通的红酒就可以,喜欢酒香浓郁点可以在里面加点白兰地或朗姆酒。调料有些超市会有现成包好的卖。没有自己也可以搭配,我一般会买肉桂、肉蔻、月桂叶和八角。还有新会陈皮,这是自创,相比柠檬只添酸味,陈皮更醇厚回甘。
把这些都扎在纱布小包里,丢进红酒里小火加热。再放二三剖开的橙,煮的档口再切几片,倒酒入杯时,可作为点缀。
相比橙子,我更喜欢放车厘子。车厘子沉在杯底,喝酒的时候味蕾就期待地寻觅着它的味道,喝到见底再吃,果肉被浸得恰到好处,甜蜜的果汁在微苦间迸发,舌头会欢快得像个终于得到礼物的孩子。
我喜欢看闺蜜用手指拈起车厘子的娇憨模样,果肉在她齿间绽开那一瞬,指尖、红唇被酒与果汁浸染得更艳丽,煞是好看。
在家做圣诞红酒的日子,闺蜜都会到访。我与她一起在英国同学数年,虽然家乡一南一北,一起却总能尽兴。当年每逢圣诞我俩都不畏寒冷一头钻进伦敦最热闹的LeicesterSquare(莱斯特广场)找热红酒和烤栗子。
回国后她北漂数年终于来到上海,来到我身边,从此我家的圣诞红酒因她更有滋味。
我只和喜欢的人一起喝酒,我想我是真正的好酒之徒。勉强或有目的喝酒的人,对酒不是真爱。真的爱酒的人多爱庄子,庄子本就是希腊神话里酒神狄俄尼索斯式的人物,放浪形骸、郁勃汪洋、傲慢逍遥。
如此真诚的姿态,才适合过冬。
正如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他的《圣诞颂歌》里写过这么一句:“在漫长的一年之中,只有在这时节,男男女女才似乎不约而同地把他们那紧闭的心房敞开。”
圣诞节读狄更斯,几乎是英国人的传统。
他的小说里,这个节日充满了救赎、慈悲与重生。吝啬鬼老板会在这一天彻头醒悟,为员工加薪添煤,失踪的女人和她罪恶的私奔计划居然也有圆满结局。
狄更斯笔下的英式小团圆,总是在夜晚,总有壁炉温暖、烛光热茶小松饼,失散多年的亲人朋友,再次围坐在圆桌前,你看我,我看你,恍然若梦,诗意又抚慰人心。
他本人也爱死这场景。
甚至编写过一个特别的圣诞主题项目——《家常话》(HouseholdWords)。每逢圣诞刊都会跟其他一些主流作家,比如WilkieCollins(威尔基·柯林斯)、ElizabethGaskell(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合作,探索适合冬天的主题:回忆的美好、家人和朋友的存在,还有慷慨和善意的力量。
难怪托尔斯泰说: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隆冬时节,大人小孩围在壁炉边读狄更斯,书香混合着炉中烤木香,身心俱暖。
中国人当然也有我们自己的在冬日可读的作品。如果时空可以交错,唐朝的白居易应该会和一千年后的狄更斯成为好朋友。
因为白居易有属于一套自己的冬日美学。
他的作品传入日本的时候,为皇室贵族为代表的知识阶层所珍爱。清少纳言的《枕草子》里曾描述这么一桩冬日小事:
“雪在落下,积得很高,这时与平常不同,仍旧将格子放下了,火炉里生了火,女官们都说着闲话,在中宫的御前侍候着。中宫说道:‘少纳言呀,香炉峰的雪怎么样啊?’我就叫人把格子架上,站起来将御帘高高卷起,中宫看见笑了。”
原来白诗里有一句: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遗爱寺钟歌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女官的默契拨帘,中宫的会心一笑,无不见白居易的美学语言的影响。
白居易可能是最会享受冬天的中国诗人。他有一首诗描述自己如何虚度一个慵懒的冬日——
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酒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他说,冬天的早晨,阳光和暖,适合睡到自然醒。舒展舒展身体后,发现暖炉早已生起火,就势取院子里的雪水来煎茶,煲个牛奶粥。摆弄这些的时候笑自己真是又馋又懒,但是真的超快乐啊。再温点小酒,听听轻音乐,逗逗小孩,才不负这一天。
这些专属于冬日的小仪式,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直接拿来学。
茶当然是红茶,冬天里喝其他茶未免寡淡无情。红茶颜色悦目,用温润的白瓷盛,配牛奶或干玫瑰,未暖及喉咙先暖到眼。
音乐当然是小野丽莎,她的法国香颂甜而不腻,像水磨腔的昆曲,贴合冬日阳光的每一寸暗波流转。
还有一首苏格兰民谣值得推荐——《Auldlangsyne》,用的是古苏格兰方言。《欲望都市》里,Carrie穿过潇潇冬雪从曼哈顿到布鲁克林去陪伴独自吃中餐的Miranda,两人拥在一起的刹那,新的一年也来临了。
她俩对着一盘饺子笑语晏晏的背景音乐就是《Auldlangsyne》,翻译成中文即是“友谊地久天长”。
冬天的本质,就是让人们好好相爱。
那个“暖炉”,白居易在另一首诗里也有提到: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更打动人的原因是,他写了一个冬日里的等待。那个火炉不知道是握在手里还是烘在脚下,总之它让喜悦和温暖穿越风雪跋涉而来,让一切在未见面之前就有了意义。
如果是捧在手里的小炉子,里面是会放香料的。《红楼梦》第十九回里写到:
(袭人)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
我经常在想,那样的人物,那样的物什,会让整个怀抱都温暖馥郁起来吧。就像在严寒的冬季,怀抱里却捧出一株饱满好看的花,花气袭人知昼暖——
温暖与香味是冬天里一段天生的缘分。
我至今记得自己在英国过的第一个圣诞节。12月初伦敦的圣诞市场已经开始,我穿着为远在中国的爱人买的蓝色毛衣,在冷冰冰的暗夜里寻觅。
英国人早早支起货摊,亮起彩灯,挂起精致的小木偶,热上红酒,烤着棉花糖。空气里弥漫着细雪融化的甜味,烘得人眼珠子暖暖的,连鼻孔里的皮肤也跟着热起来。
我买了一块热乎乎的圣诞布丁,摊主热情地挤了许多巧克力酱在上面,以至于让我不小心流到了蓝毛衣的袖子上。
我心底有点恶作剧的快感,刚买的新衣服哎,爱人还没来得及穿,我就留下这么真实的痕迹,那一刻想象着他懊恼的样子,仿佛离他很近很近。
后来我把这件毛衣寄给他,并没告知那晚经历。视频里他打开包裹,把毛衣凑到鼻子跟前闻了闻,却说:有股味道,很快乐,很温暖。
我忽然想起,毛衣上除了有巧克力酱的味道,还有那晚出门前我在手腕上擦的JoMaloneLondon祖·玛珑的罗勒与橙花香氛。
当用香这种日常遇到圣诞节,仿佛就有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即便远隔重洋,也能让人与人之间感同身受。
JoMaloneLondon祖·玛珑全新圣诞限量系列推出24味香氛——20款日常挚爱香与4款圣诞专属味道奇妙混搭,让倒数圣诞的每一天都散发出不一样的温暖与芬芳。
与闺蜜漫谈的冬夜,盛着热红酒的杯子边燃着冰霜樱桃与丁香香氛蜡烛,红色浆果的气息让杯中酒、身边人变得更加甜醉迷人。偶有绅士加入,黑雪松与杜松香若有似无,像一棵来自伦敦OxfordStreet雪夜街头的俊逸雪松。
寒冷的夜晚,与家人共同阅读的时光,加以乌木与佛手柑点缀,袅袅木质沉香像是一汪炉火,为小团圆平添暖意与安宁。当妈妈在诗集的一角点上英国橡树与红醋栗,打开扉页,AlfredTennyson(艾尔弗雷德丁尼生)的那首《橡树》便舒展枝叶,闪着微光。
还有神秘的白苔藓与雪花莲、让人安心的松木与桉树、清新独特的苦橙,让冬季的小仪式变得丰裕奇妙,让你与你在意的人更加灵动亲密。
这个冬季,JoMaloneLondon祖·玛珑24味香氛将连接成海洋,让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温暖与香甜,让人与人之间不再是一座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