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这么一句老话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话是农民心中的一种希望,对于农民来说看到农作物硕果累累,无疑是心中的一大喜悦之事,因为这是辛勤付出后的回报。不过在笔者家乡,村里的老人们说,农作物有“懒”庄稼与勤庄稼之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在家乡被老人们视为“懒”庄稼的2种农作物,其第2种只要条件具备,1棵就可背到背痛腿软,因为笔者亲自实践过。
红薯,它应该是农作物中拥有名字最多的一种,据笔者所知各地对红薯的不同称呼多至18种以上,其中番薯是它的官方学名,其中南北各地以地瓜、甜薯、红薯称呼为多数。红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据史料记载,此粮食作物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引入我们国家的时间,普遍认为是年,众所周知年以万历来看,当时是明时,《农政全书》记载,福建商人陈家父子(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在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吕宋,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农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父子二人想到家乡的情况后,决心将其引种回来。不过这种农作物被殖民统治者视为奇货,“禁不令出境”,于是陈氏父子以其过人的胆识,及智慧,“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历时七天的漂洋过海,终于将红薯的种带回来。
红薯这种农作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适合其生长,农民种植它只需将其藤蔓的藤茎,剪10-20厘米左右,栽于潮湿的土壤中即可成活。栽种成活后,只需及时除草及按时补给其生长的肥力,收获季,一般都会有所收获。因红薯农作物高产而适应性强,农民如加以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其给农民带来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是惊人的,正是它适应性强,又易高产,种植管理相较其他庄稼作物较简单一些,故,笔者家乡的农民老人视其为“懒”庄稼。
在我的家乡,乡亲们还会种植一种“懒得去管理”的农作物。有些乡亲喜欢将其种植在房前屋后一些果树下,原因有三:一是这种农作物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但对地区气候有一定要求,因为它也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地地区的一种常见农作物;二是将其栽与果树傍边,是因为它藤蔓具有强悍的攀爬力,有足够的空间任其去攀爬,这是关乎它产量的一关键因素;三是,这种农作物十分易高产,如果种植离家太远的地方,交通便利还好说,交通不便利的地方,秋收季节将它背回家,一棵的产量就可叫人背到背痛腿发软。
这种乡亲们“懒得去管理”的农作物,大家称呼其“洋瓜”,笔者家种植它历史有25-28年左右。第一次听到乡亲们呼其“洋瓜”,我心里特别不服气,凭啥这么优秀的农产品要叫它“洋货”?不过,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是“洋瓜”,因为此农作物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据相关资料显示,“洋瓜”大约19世纪传入中国。
“洋瓜”其名称也是较多,各地对它叫法有丰收瓜、洋瓜、合手瓜、捧瓜等等,不过你知道吗?它还有一个十分霸气的学名叫“佛手瓜”。洋瓜在传代方面的生命力十分的强悍,有时其成熟时,在其藤蔓上,成熟果实就已经冒出了新的幼芽。
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民要想种植它并不难,只需一枚成熟硕壮的果实,将其至于冬季冻不到它的环境中,它就会萌发新的幼芽,春暖花开季节将其栽种理想的位置,它就会生长壮大。当然这是对于普通农民家庭种植它,“洋瓜”在一些地区其具有十分良好的经济前景,有专业种植它的农户,因为它鲜嫩的芽叶,可作为蔬菜,其果实的食用方法更多。
后记:所然许多优秀的农作物原产地并不是在我们国家,但其传入到我们国家后,通过我们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许多农作物无论是在产量,还在农产品的再培育种改良中获得的品种,都早已超出原产地数倍,有的甚至超过原产地百倍有余。而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技术,也正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及前进着,世界农业看中国,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每个人该有的自豪与骄傲。
转眼间已入秋,让我们一起期待又一季金灿灿的秋景,愿天下农民,金秋粮食作物满仓堆,愿世界百姓再无饥无饿。
不知您对于以上2种“懒”庄稼,还有哪些不同认识,及知识呢?不妨评论留言分享给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