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四十一回中,刘姥姥随着贾母游览大观园,在中途的宴席上,贾母让凤姐给刘姥姥喂点茄鯗尝尝。
“茄鯗”这道小菜名字虽然带‘茄’字,而且在众多食材中,茄子为主料,可是刘姥姥半天没有吃出茄子味来。于是凤姐就告诉了刘姥姥“茄鯗”的做法。并且告诉刘姥姥,“茄鯗”的一般吃法就是用炒的“鸡瓜”拌着吃。
凤姐所说的拌“茄鯗”的“鸡瓜”到底是什么?有人解读成是“长圆如瓜形的鸡腿肉或者鸡胸肉”,这种解读显然是错误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在贾府的饮食中,鸡通常作为配菜,不作为主菜
从《红楼梦》中作者所描写的贾府的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可以看出,贾府吃鸡,很少把鸡肉当做主菜来吃,因此在小说中,贾府的饭桌上,没有出现过一道菜是以鸡肉为主的,反倒是出现了不少以‘鸡’为配菜美食。
比如在《红楼梦》六十一回中,晴雯要吃芦蒿,大观园小厨房的主厨柳嫂子问“肉炒还是鸡炒?”
这里‘肉’应该是指猪肉,而‘鸡’是指鸡肉。而这道炒芦蒿,其中芦蒿是主料,炒芦蒿加点猪肉或者鸡肉,是为了不让这道菜显得过于素淡。
又比如在《红楼梦》六十二回中,柳嫂子让小燕给芳官送饭,其中有一道汤,是“虾丸鸡皮汤”,而在《红楼梦》第八回中,宝玉在薛姨妈处做客,当天吃的晚饭中,也有一道用鸡皮做的汤,叫“酸笋鸡皮汤”。
而在《红楼梦》四十一回凤姐说的“茄鯗”这道菜中,鸡肉也只是这道菜的配料。而凤姐说的‘炒鸡瓜拌茄鯗’中‘炒鸡瓜’是主料,而茄鯗是配菜,为的是给这道菜提鲜,同时还能增加这道菜的口感,所以“鸡瓜”不可能是鸡肉。
二、茄鯗是一道油腻咸鲜的半腌制菜肴
在《红楼梦》四十一回中,刘姥姥吃了凤姐喂给她的茄鯗之后,觉得很好吃,因而询问凤姐这道菜怎么做,凤姐说了如下的话:
“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籤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摘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从这段文字就可以看出,茄鯗的制作过程是:茄子切成碎丁用鸡油炸了,然后把切成丁的香菇、鲜笋、蘑菇、五香豆腐干、鸡脯、各色干果一起用鸡汤煨干,出锅之前用香油一收,然后再用糟油一拌。
茄鯗的储存方式是:装在坛子里封存。凤姐说吃茄鯗的时候“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可见拌炒鸡瓜,是茄鯗最常见的吃法。从这道菜的储存方式可以看出,它属于重盐多油的一类半腌制菜肴,因为盐重点,油多点,才能保证在短期内不会变质。
茄鯗这道菜肴重盐多油,说明它的食用,需要搭配清淡的食材比较适宜。因此拌茄鯗的鸡瓜只能是一种菜瓜,绝对不可能是鸡肉。因为整个茄鯗这道菜,就是用鸡做出来的,再拌炒鸡肉吃,那就显得太过油腻了,不符合贾府清淡的饮食方式。
三、“鸡瓜”当鸡肉讲的话,不符合鸡肉的一般命名方式
在传统烹饪中,对于像鸡肉这种食材,经过加工之后,命名一般是块、丁、圆、团、片,没有用‘瓜’来命名的。比如在《随园食单》中,对于切成黄豆大的鸡脯,称它为“珍珠团”。鸡脯切成骰子大小,叫做鸡丁。
如果加工后的鸡肉可用‘瓜’来命名,说明块头比较大,这不符合贾府精细的饮食方式。而且无论是古代的各种烹饪类著作中,还是我们现代人的命名习惯,都没有说把加工过的肉类称作“X瓜”的。
所以,综合以上,我们就可以知道《红楼梦》中“鸡瓜”,只能是一种葫芦科的蔬菜,它的命名类似于蛇瓜、佛手瓜、鸡蛋茄等,是以形而命名,而并非指鸡肉。
声明:本文仅以《红楼梦》前八十回做为参考,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