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红河这十年丨建水砥砺奋进创佳绩乘势而上启
TUhjnbcbe - 2024/8/25 9:53:00
白癜风祛白盛宴邀您约惠 http://www.bdfzkyy.com/m/
                            

7月27日,“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建水县专场发布会召开,建水县委书记赵雄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水县改革发展的奋进历程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新闻发布会现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水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拼搏奋进,全县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县域生产总值由年的96.48亿元增加到年的.9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9%;人均GDP由元增加到元,年均增长率达9.1%;固定资产投资由75.4亿元增加到.6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8.69%;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元、元增加到元、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0.3%、14.4%。

鸟瞰建水县城区张泽摄

奋进脚步铿锵有力发展势头如火如荼

十年来,建水县始终保持“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奋斗姿态,持续推动三次产业加速发展,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更加出彩绚丽篇章。

农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坚持聚焦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不断做大做优绿色农业,形成了包含粮食、水果、蔬菜、中药材及家禽等多元化特色产业规模,葡萄、蓝莓、柑橘、生猪养殖等产业集群化效应不断凸显,电子商务进农村、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等国家级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全县农业总产值由年的35.81亿元增加到年的81.3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37%。

绿色工业加速聚集发展。坚持聚焦工业园区建设和绿色铝材产业聚集发展,不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一核四区”工业园区布局,入园企业达56户,60万吨炭素阳极、30万吨绿色铝材等重点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全县铝材链条逐步完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光伏发电、风电等绿色清洁能源,全面加快轻工业园区建设,以食品加工为主的一批民营企业快速发展,逐步成为工业经济生力军。全县工业总产值由年的91.31亿元增加到年的.0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7.6%。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底蕴优势,立足“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建设和古城保护修复,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现有3A级景区6家、4A级景区5家,区域景区景点全面联动,夜游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热度持续上升。全县接待游客总数由年的.62万人次增加到年的.96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18%;旅游总收入由13.89亿元增加到.7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7.9%。

坚持把紫陶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持续加快数字紫陶产业发展,紫陶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建水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户,辐射带动从业人员4万余人,年产值从“十三五”末的11亿元跃升至年的40.3亿元,真正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性路径。

建水小火车

实干担当善谋善为创建美丽城乡篇章

十年来,建水县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和广大游客能看得见变化、感受得到实惠的角度出发,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推动城市品质与乡村内涵不断提升。

古城风貌“耳目一新”。持续聚焦古城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新老十大院落”等历史古迹、传统书院修缮开放,翰林街等文化主题街区业态初步成型,多条历史街区有序恢复;坚持保护与活化利用相结合,在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主动融入现代价值观念与生产生活方式,推出一系列文化旅游观光和沉浸式演艺作品,让古城业态不断丰富。

新区建设“与日俱新”。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4.7平方公里扩大到20.45平方公里,新建城市道路96.8公里、健康步道20.7公里,城镇化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51.73%、37.57%、41.21%,分别较年提升11.39、6.71、4.91个百分点。“一城四区、四湖三河”总体构架初步形成。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美丽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城市管理“守正出新”。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聚焦“数字+城市管理”,实现城区各领域智能化、精细化、可视化管理。聚焦“数字+旅游服务”,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完成景区、住宿、餐饮等智慧化改造。聚焦“数字+交通出行”,建成余个智慧停车泊位,覆盖30余条县城区道路,有效解决行车难、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危房改造、农村改厕等重点工作成效凸显,入选年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西庄镇白家营村、新房村成为省级试点村,团山村、马家营村成为州级试点村,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学政考棚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温暖装百姓心里

十年来,建水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办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实事,切实回应群众关切,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脱贫如期实现。经过8年持续奋斗,乡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巩固,医疗卫生、教育条件、农村住房等不断改善,全县3个贫困乡、56个贫困行政村、户名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出列,“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得以巩固提升,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生态环保扎实推进。持续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全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国土绿化、石漠化治理、水源地整治等工程,全力推进“林长制”工作,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2.46%,较年跃增10.52个百分点。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全面推进水资源保护及节约用水工程,万元GDP用水量下降45%,用水效率不断提升、用水结构不断优化,宜居宜游高品质特点逐步呈现。

各项事业加速发展。教育教学连创佳绩,教育综合考核稳居全州第一。医疗卫生不断进步,群众健康保障得到质的提升。社会保障有力有序,城乡低保金、临时救助等民生资金惠及更多群众,就业创业更加充分,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覆盖率达%,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52万人。民族团结深入人心,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纽带更加牢固。法治建设深入开展,全县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法治建水、平安建水建设取得新进步,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由年的82.56%提升至年的96.38%。

双龙桥

十年来,建水县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持续转变作风、提振士气,基层党建基础不断夯实、干部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凸显。

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建水县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多维融入、两城协同、三产融合、城乡共兴”工作思路,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产业强县、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奋力推动县域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临安古城

“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建水县专场发布会

建水县相关分管领导

就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

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农业产业升级助推乡村振兴的做法和成效

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推进工业产业转型提质升级的考虑和布局

下一步做大做强紫陶文旅产业链的安排

等情况作了介绍

一起来了解一下

十年来,建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进入新发展阶段,建水县在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是如何考虑和布局的,未来有哪些重点?

进入新发展阶段,将按照“多维融入、两城协同、三产融合、城乡共兴”工作思路,锚定“十四五”发展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重点做好“产城人”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一,聚力发展,全力推动“产城人”融合,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形成以产育人、以人强产,以城聚人、以人旺城的良好局面,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产业发展,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引擎。立足建水实际、发挥建水优势,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一产方面,坚决扛牢粮食安全主体责任,重塑烟草产业新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畜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种源培育、农资供应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年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二产方面,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狠抓园区建设,以“链长制”为抓手,加快构建以绿色铝材为主导,多体系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力争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同时,健全完善以数字化紫陶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为牵引的全产业链,力争年紫陶产值突破亿元。三产方面,重点大抓文旅产业,精心打造“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力争年旅游总收入突破亿元。

千年建水紫陶

抓城乡统筹,打造宜居宜业“绿美建水”。聚焦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等打造“绿美建水”;坚持城市更新行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高标准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区及精品示范村。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关键。建水县将坚定“项目为王”的决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一系列大项目、好项目的建成投用为建水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聚焦民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心倾力改善民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事业、补齐民生短板。抓实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大抓教育,持续巩固“建水教育”金字招牌。大抓医疗和大健康产业,努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大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水平。

蚁工坊

建水作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县),在农业产业升级、助推乡村振兴方面有什么做法和成效?

首先是聚焦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动产业振兴。全力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在83.85万亩以上。年粮食产量预计达23万吨以上;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现代化。坚持以“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扎实做好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设施完备、绿色防控、高效生态、连片美丽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面提升农业品质高端化。持续推进“一县一业”特色县、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奋力推进农业生产工业化和融合化进程。聚焦“种业、生产、加工、销售”四个环节,全面推进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同时,围绕做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建成西庄团山、新房等一批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加快培育高质量农业市场主体。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农业,持续强化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做好全程陪伴“保姆式”服务。

建水县余官冲村佛手瓜田赵一锦周伶钰摄

其次是聚焦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推动产业富民。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低收入脱贫人口收入过万两年专项行动和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做好“三类人员”动态监测帮扶;强化金融助农。充分发挥支农项目资金效益,为群众发展产业注入资金“活水”;持续强化电商助农。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创新销售模式,实现电商助农增收;健全富农惠农利益联结。着力完善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农业产业增值收益。

最后是聚焦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推动产业强村。坚持“一村一策”,健全完善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机制,鼓励支持村集体通过资源开发、三产融合、飞地经济、股份合作、资本引进等集体经济强村工作法,不断增强村集体自身发展能力。

建水县农业方面取得成绩

建水县在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进工业产业转型提质升级是如何考虑和布局的?

近年来,建水县持续完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要素保障和扩大招商引资工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扩充工业经济总量。为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进工业产业转型提质升级,建水县立足实际,全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园区集聚效应。建水县坚持以蒙自经开区建水片区园区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本土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奋力抓好园区建设工作。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坚持“产学研”结合,推动工业新型化;围绕高原特色农产品,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产业。

强化政策引领,促进工业经济稳健增长。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河这十年丨建水砥砺奋进创佳绩乘势而上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