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的扶贫故事小小佛手瓜富裕好花红丨惠
TUhjnbcbe - 2024/12/15 17:07:00

我叫高刚,年9月,我从贵州黔南罗甸县调入贵州黔南惠水县工作,同年10月调到惠水县好花红镇任镇党委副书记,同时在好花红镇幺关村开展驻村工作。到任后的我,第一次看到了好花红镇佛手瓜产业带和全省最大的佛手瓜基地。

在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乱石嶙峋的山坡上,从石头缝里立起的水泥柱,上面搭满了竹架、爬满了瓜藤,藤蔓交织,绿意盎然,一颗颗鲜嫩的佛手瓜吊坠在浓密枝叶间。

高刚(右)调研佛手瓜产业

一路上,镇长给我介绍了镇情和全镇佛手瓜产业种植的基本情况,与镇长亲切交流和车览过程中,能真实感受得到深耕产业革命“八要素”,助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高质量脱贫的必由之路。
  作为镇党委副书记,种好党建“责任田”,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品牌树在产业链”的“四链”模式,有效推动完成28个基层党组织“村社合一”建设,实现了农村党组织的有效覆盖。
  在幺关村驻村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村里有1户因学致贫的潘明科户,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从一个贫困户到种养殖大户的华丽变身,他已成为当地一个光荣脱贫的典型。

给群众贴明白卡

昔日的潘明科家,全家9口人,5个孩子分别就读南京工业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阳电子职业学院等学校,每个孩子仅每年的生活费就要花费1万多元,一家人的开销基本靠老潘夫妇种植佛手瓜来维持。5年前,大女儿收到南工大的录取通知书,2个孩子也即将升入高中,一大笔费用让老潘愁眉莫展,不得不向亲朋好友伸手求助。潘明科户因学致贫,在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上”了贫困户,潘明科觉得非常羞愧。为了还清债务早日脱贫,他决定扩大佛手瓜种植规模,从原来的几亩地扩大到16亩。种植面积扩大了,老潘待在瓜地里的时间也更多了,凭借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早耕作、早种苗、早施肥,潘明科种植的瓜往往都要比别人种的瓜长得快、生得好,当然也就比别人更赚钱。
  王婆卖瓜要自卖自夸,今年潘明科的小女儿考取了塔里木大学,靠卖佛手瓜老潘就赚到8万多元,并被推荐评为——惠水县年佛手瓜王。佛手瓜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扶贫“助推器”,群众致富的“金娃娃”。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也将努力前行,感恩新时代,在一线,虚心向群众学;在现场,让好花红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杨整理

见习编辑吴一凡

编辑刘娟

编审杨仪肖慧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扶贫故事小小佛手瓜富裕好花红丨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