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
结果前小苗的裁培管理扦插苗成活后,可放在背风向阳处,每天喷2~3次水。雨季要注意排积水,防风雹。立秋后,可给它浇些腐熟的稀肥水(马蹄片水或麻酱渣水均可)。霜降前夕移入温度为10°C左右的室内。植株入室后,蒸发量减少,浇水要少,保持盆土不干即可。如室温过高,应及时开窗通风。翌年清明前后,可逐渐开窗见光,使之逐步适应外界气候。立夏出室,去掉旧土,将植株移栽到口径为12厘米的新盆中,盆士可用1份腐殖酸肥和9份细砂土配制。移栽后将盆放于半阴处,一个月后可移至阳光下,浇少量的肥水(以1份马蹄片水兑5份清水为好),以后可每15天浇一次水,直至冬季入室。入室后的管理同前一年一样。
嫁接苗成活第三年四月中旬,应换入口径为18厘米的盆内,盆土用3份腐殖酸肥与7份细砂土配制,再加入6~10粒复合颗粒肥作基肥。换盆一个半月之后,可再追肥,从五月至九月旺盛生长期内,应每隔一个月追一次肥,每次可施0.25两麻酱渣粉或4~8粒花卉用复合颗粒肥;每天上午10~11时“找水”一次,即看看那盆盆土呈花白色,盆内水分供应不到下午时,即可先少浇一点水,待下午再浇透水;每天下午2时再普遍浇一次透水。冬季管理如前。
结果植株的栽培管理扦插苗,一般第四年才能开花结果,嫁接苗一般三年即能开花结果。日常管理如何,对植株的生长和结果影响极大。对结果的柑桔的日常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花盆与培养土每次换盆,最好用新盆;如用旧盆,必须用水洗净晒干再用,使花盆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以利于植株的根系生长。培养土,可用腐叶土、草炭、砂质土各占三分之一加入少量的硼、铜、锌等微量元素肥料配制,也可以用3份腐殖酸肥与7份砂土配制。
换盆一般应每二年换一次盆。换盆时间为五月,先将植株磕出盆,用铁丝钩去一部分外层的老根;如果老根过密,可以用利刀将土坨周围切除0.5~1,厘米。香圆、佛手等“大小年”明显的植株,可将结果母枝和上年的营养枝剪短,每条枝只留2~3个芽即可;过密的枝条要疏剪摘去叶片,促使发芽整齐。对正常生长的金枣、金柑一类成枝率较低的品种,换盆时可只剪去枯枝、病虫枝、密生枝和位置不当的徒长枝。对于生长弱的老年植株,也可以“抹头”更新,下地缓苗。“抹头”,就是对所有多年生枝条全部进行修剪,每条校只留1~3个芽,其余全部剪除,然后栽于露地。夏季要注意排水防涝,立秋时每株施麻酱渣半厅或颗粒复合肥20~25粒,八月底再施一次肥,当年即能抽生15~30厘米长的新校,十月初上盆,十月中句移入室内,一般来年即能开花结果。
换盆,应根据植株的大小强弱确定盆的大小。壮棵大株,应换大一号盆。生长中等的植株可换用原来大小的盆。弱株大棵可换用小一号的盆。
换盆时,应在新盆的排水孔上垫几片碎瓦片,垫些土,再每盆施入半两马蹄片或15粒颗粒复合肥,上面覆一层土,再将整理好的植株放入盆内,从四周填土,边填土边用竹签扦实,然后浇一次透水。
肥水管理柑桔类植物需肥较多。一般应每周浇一次液肥,数量是1份腐熟的麻酱渣(或马蹄片)原液兑3份清水;或每月追施10粒左右复合颗粒肥(埋入表土即可)。七、八月丽季,可改施干肥,每盆每半月施入半两酱渣粉,施后要松土。如果发现新梢萎焉而盆中又不缺水的,那是肥大了,应立即磕盆换素砂土、浇水,会很快恢复正常。
柑桔性喜湿润,需水较多。夏季,应该每日上午“找水”;下午见盆士表面发自即应浇一次大水。八月中旬以后,浇水次数和水量都应逐渐减少,此时水大,容易引起植株在冬季落叶。入室后,植株进入相对休眠期,浇水要少,可隔几天浇一次水。刚换过盆的,要经常喷水,保持较高的湿度,有利于植株恢复生长。柑桔在花期至幼果期对水分比较敏感。此时如果盆土过干,容易使花梗或果梗产生离层而脱落;如果浇水过量,盆土透气性不好,会使根系发锈而细,使叶片发黄,甚而落花落果。这时,最好浇七成水,使盆土经常保持干不干、湿不湿的状态为好。切忌往花上喷水,以免烂花。
排水与松土柑桔类花木不耐水涝,雨后发现积水必须及时捅开排水孔排除,并应结合施肥进行松土。
夏季修剪换过盆的佛手,当年新生枝长到20厘米左右时,要摘心,即将枝条的顶梢或顶芽摘除;以后新生的侧枝,也要随时摘除;至处暑后始可任其自然生长。翌年立夏出房后,应将开始生长的叶芽全部摘除,以促花芽生长,并将细小的不孕性花摘除,以提高着果率。
其它种类的柑桔,一般应于立秋前十天修剪一次,疏除密生枝和内向生长的枝条,去掉内膛弱小的簇生枝;对结过果的生长弱的枝条,应该适当缩剪,以保证树冠内部通风良好,促使枝条生长健壮。
防治病虫
柑桔,六、七月份容易发生红蜘蛛为害,可喷洒40%的氯杀螨醇乳油1,倍药液除治。六月或九月,柑桔容易发生介壳虫为害,可喷洒50%的马拉硫磷~1,倍药液,或喷洒40%的乐果乳油1~1倍药液除治,然后用硬毛刷将虫壳刷掉。五月至六月和八月至九月,常有蚜虫危害柑桔新梢,可喷洒50%的杀螟松乳油1倍药液,或25%的亚胺硫磷乳油1倍药液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