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收官之年,全国52个、全省9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的紫云自治县,坚决按照习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贵州省、安顺市“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安排部署,“四轮驱动”精准细化攻坚打法,确保硬仗、硬骨头全拿下。
坝区蔬菜种植
紧盯目标,狠补短板。年初以来,紧盯剩余未脱贫人口户人达到脱贫标准,在前期全面补齐短板弱项基础上,又整合了市县督战力量,采取逐户逐人逐项面对面核实方式,现场采集每家每户房屋、饮水等图片,查验产业、就业、就学、就医情况,通过县、乡、村三级比对研判,所有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按照省委“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部署,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做到“四个全覆盖”,即全覆盖对未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三类人”,逐户逐人逐项核实,单独建立“一户一档”和“一卡五栏”;全覆盖核查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短板弱项,户户走到、户户见面、项项核查;全覆盖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信息,填写形成年度的“一户一档”和“一卡五栏”;全覆盖逐村逐户走访易地扶贫搬迁户,对照脱贫攻坚主要指标和相关标准,逐一建立台账,精准施策,全面压茬整改,高质量补齐各类短板弱项。认真排查梳理各级各部门选派到紫云自治县开展农技服务的专家和人才,分门别类建立农技专家人才库,制作专家联系服务小册子和信息公示牌,方便群众找得了专家。根据各乡镇(街道)、村产业发展项目,按照发挥好省市县乡农技人才、村组乡土人才、名企业科技人才作用,实现乡镇(街道)、亩坝区、主导产业全覆盖,纵深推进农技专家到村组、到户服务的“3+3+2”服务模式,把余名专家和人才组建成若干乡镇服务小队和坝区服务小队,全覆盖服务13个乡镇(街道)及15个坝区,精准匹配到个村余个产业项目上,真正做到农技专家专业特长与村、产业、坝区需求双向衔接。今年以来,各类专家和人才开展服务余人次,解决问题余个,培训群众余人次。组织各村推荐“土秀才”“田专家”名,按类别颁发聘用证书,他们通过示范指导、带领发动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发展、脱贫致富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茶叶产业
壮大产业,强力支撑。立足资源禀赋,在巩固发展好5万亩茶叶、14.5万亩水果基础上,着力发展当年种养、当年见效、带动增收效果好的产品。去年,种植甘蓝、辣椒、佛手瓜、菜芯等蔬菜近33.34万亩次,种植食用菌万棒(亩)、中药材8.01万亩,养鸡.5万羽、牛3.6万头、生猪10万头;今年各项产业规模只增不减的同时,实施3万亩红芯薯、3万亩红辣椒和4万亩蔬菜“两红一芯”主导产业规模化种植,以省级林下仿野生菌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扩展种植林下菌近.5万余棒(亩),滚动补栏鸡余万羽,牛余头、生猪1万头。建成百万羽鸡苗孵化场和白条鸡生产线投入使用。积极与紫云籍在宁夏等地从事蔬菜种植管理人员沟通对接,动员、鼓励、引导他们回乡创业务工,发展蔬菜种植。目前,从宁夏等地引回培育4家农业龙头企业,陆续引回余人回乡创业和务工,并初步形成农村经纪人队伍融入各村级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发展蔬菜种植。组建农产品销售专班,深入分析疫情带来的市场供求变化,积极主动与贵州蔬菜集团、贵州秀辣天下、贵州南山婆、优纤贝、德康等企业深度合作,签署购销合同,加大线上线下销售力度,松茸、甘蓝、菜芯等农产品实现应收尽收,且销售价格正逐步得到提高,比如松茸从保底价3.5元/斤提高到5-8元/斤。县级统筹资金万元,分别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国元农保贵州分公司、中国人保紫云分公司签订主导产业收入保险和灾害保险投保协议,涉及省市县保费共万元。成立县级平台嘉禾香公司统筹县域内产供销工作,并积极引进江苏立华等龙头企业到紫云发展产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在全县个村全部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社合一”合作社,组织所有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推行“”分红模式,收益的70%用于脱贫户分红,20%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10%作为参与产业生产环节务工的贫困户和参与产业订单合作的贫困户二次劳务奖补,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肉牛养殖
加大就业,稳定增收。围绕推动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可持续就业、稳定可持续劳动技能提升、稳定可持续收入增长目标,对全县未脱贫劳动力人进行一对一推荐就业,对确实不能外出务工的人员,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支持,增加就业援助岗位数量,进行就业兜底安置。针对疫情对务工就业影响,加大与浙江、宁夏、广东等地人社部门、劳务公司和企业对接联系,采取点对点免费输出,集中组织和引导农民工外出就业。对自行外出务工人员,每人一次性发放元交通补贴。去年外出务工8.2万人,春节以来,累计返回6.9万人,通过政府主导、点对点输出、跟踪服务,目前组织县外务工人员8.8万人。紧盯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户、边缘户三类重点人群,逐户逐人进行分析研判,在做好干部下沉服务到户、信息上线服务到人、主动上门服务到家、全程跟踪服务到岗“四服务”基础上,在全县打造务工就业“四族”阵营,即组织9万余名青壮年外出务工形成“外出务工族”;因人施策组织人参加“公益十岗”形成“在家上班族”;采取政府包接包送的方式,组织在家劳动力余人次到坝区等产业项目点务工形成“田园工薪族”;通过家乡产业宣传和政策扶持,引导名致富能手返乡带头发展产业形成“返乡创业族”。通过“四族并进”,精准匹配,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边缘户三类重点群体家庭劳动力均实现了全覆盖就业。
易地搬迁,立体扶持。十三五期间,实现易地搬迁户人,共建了县城2个、产业园区1个、乡镇8个共11个安置点,紧紧围绕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全力做好项目建设、组织搬迁、政策保障、就业扶持等工作。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要求,建成卫生院3所、中小学校3所、警务室11个,建成扶贫车间15个,并已投入使用。搬入的户中,在扶贫车间稳定就业户人,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户人,组织到省外务工就业户人,省内就业户人,对户“两无”人员全面落实政策兜底,切实确保一户有一人以上就业。
新设立1个街道办事处、3个副科级事业服务中心、6个社区居委会,选派1名县级干部、11名科级干部、69名国家工作人员到街道、社区开展工作,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人理事。
来源:王江松
原标题:《紫云县:精准细化攻坚打法硬仗硬骨头全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