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细割羊头肉最反差萌的明朝帝王教
TUhjnbcbe - 2025/2/12 17:12:00
                            

前几日,强降温天气突袭帝都,带走了盛夏,捎去了初秋,大家共同携手迈进初冬的队伍当中。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自古以来,民间流行着在立秋这一天以悬秤称人的传统,以判断自己健康的程度。在明朝,帝王们为了跨入精致的养生达人的队列,宫廷上下可谓绞尽脑汁,在贴秋膘的同时不忘寻觅舌尖味蕾上的酸甜苦辣,饱暖背后是你想象不到的趣味历史!

“忍者”朱元璋——“性命比口味更重要”

洪武三年(),十二岁的朱?被封为晋王,封地在山西太原。洪武十一年(),朱?前往太原就藩,为了照顾儿子,朱元璋特命为自己服务了二十三年的徐兴祖,随晋王同去。

不想途中,晋王鞭打徐兴祖。不但鞭打徐兴祖,到了太原之后,朱?时常虐打属下,被朱元璋屡次训斥,一度准备将其治罪。

朱元璋苦口婆心地给儿子讲了一番道理,厨役地位虽低,但掌握的是贵人的饮食,轻易不可得罪。

对于厨役犯事,朱元璋的态度是,大过谨慎处理,小错则忽略不计,如果犯了罪,则必须抛弃不用。

对于厨师的小过,有个故事最生动。一次用膳,朱元璋发现御膳中有根头发,就召光禄寺卿询问。光禄寺卿也不怕,就说这是龙须。朱元璋一笑,捋了捋胡须,掉下两根,落在饭菜中,道:“你退下吧。”

从洪武十七年()的一份膳食单中,仍可以看出,徐兴祖烹制的菜肴精美而入味。

如午膳,计有胡椒醋鲜虾、烧鹅、火贲羊头蹄、鹅肉巴子(肉干)、咸豉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饺、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等,不可谓不丰盛。

徐兴祖凭厨役而升光禄寺卿,在光禄寺卿任上,他办御膳极为用心,深得朱元璋信赖。洪武中期,徐兴祖致仕时,朱元璋特赐白金一百两,钞一百锭。

朱元璋道:“吾平昔甚不忍于事,于操膳,切记忍之,保命也。”

朱元璋之后,光禄寺所办的伙食越发难吃,皇帝就让最亲信的太监来办理伙食。

太监们厨艺一般,只好将口味加重,于是出现了重口味的明代宫廷菜。

至于办理御膳的太监们,也是皇帝轻易不敢得罪的,“为保命也”。

直至今日,厨师仍是不可轻易得罪的人物。

某年在某地抱怨炒的菜口味太咸了,胖厨师听到了,顾不得自己正在切菜,提了菜刀急忙跑到桌前问道:“咸了?”

满桌都堆出笑脸,异口同声地说“不咸”,然后买了单,狂奔而去。

“落魄”明英宗——吃烧鹅比逐鹿还难

正统十四年()八月,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二十三岁的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大军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击溃,自己也做了俘虏。

在食物上,也先倒是大度,每两天送来一只羊,每七天送来一头牛,供朱祁镇及随从的官员食用,此外还不时送来牛乳、马乳之类供其饮用。

十一月廿一日是朱祁镇生日,也先跑来帮他庆祝生日,杀了一匹马,摆开宴席,热闹一番。

蒙古人的饮食相当粗陋,《北虏风俗》中记载,蒙古人的主要食物是马乳与肉食,“其食肉,类皆半熟”。蒙古人也以米面为辅食,如用肉汁煮粥,用面和马乳。

蒙古人口渴时就饮马乳,冬季寒冷时缺少马乳,就将提炼而成的奶酪,用热水融化后再饮用,其味腥膻无比。

朱祁镇无法忍受蒙古人的马乳,嚷嚷着非要喝水。

可皇帝身边缺人,昔日的大臣们都要喂马。虽然寻找水源费时费力,为了让皇帝解渴,臣子不得不在寒冷天气中四处寻水。

袁彬去寻找水时,被蒙古士兵误以为他想要逃跑,遭到痛打,这让皇帝愧疚无比。

落魄的皇帝此时也开始学会体恤臣子,到底都是患难之人。

袁彬因为找水被打,朱祁镇送去银两加以安慰。袁彬生病之后,朱祁镇亲自喂他喝粥。吃剩的食物则赏给了同样沦为俘虏的汉人。

伯颜帖木儿不时前来关心朱祁镇的生活,放鹰得了一只野鸡,就提了酒来陪朱祁镇解闷儿;又不时帮朱祁镇说好话,总算说动也先释放朱祁镇。

复位之后,朱祁镇也不忘旧恩,不但封赏了袁彬、哈铭等人,还遣人去草原看望伯颜帖木儿的遗孀。

再做皇帝后,在睡梦中,朱祁镇隐约回到了草原,梦里他裹着羊皮袄,大口吞嚼着牛羊肉。

“护短”明熹宗——客魏之道,为你撑腰

天启年间,由王体乾、魏忠贤、李永贞、客氏四家,轮流办理御膳。

四家各有负责膳馐的官员十余名,又设汤局、荤局、素局、点心局、干碟局、手盒局、凉汤局、水膳局等,另有红衣太监四五十人,负责贴身服侍。

四家雇用的厨役达数百人,不少是从宫外聘来的,所做饭菜,胜过宫中厨役无数。

说是轮流办理,因为客氏是天启帝的奶妈,所办御膳最得天启帝欢心,常由她办理酒食。

尚膳监所进御膳,酒房所进御酒,不过是摆设,供皇帝赏赐而已。

客氏所办菜肴之中,如炒鲜虾仁、参笋等,最为天启帝所喜。

诗云:“太家供膳备时珍,虾笋尝先百味陈。荷蕊潭香秋露白,就中多半赐廷臣。”

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者,均是御酒房所酿内酒。

天启帝是好酒之徒,所饮之酒,名目繁多,如秋露白、荷花蕊、佛手汤、桂花酝、菊花浆、芙蓉液、君子汤、兰花饮、金盆露等,多达七十种。

均是亲贵们在宫外采办后,进献入宫。

御茶房负责皇帝所用茶、酒,闲杂人等,不得擅入。

魏忠贤擅政后,大小太监,均跑去茶房,讨要酒茶吃。

宫中的各种器皿,对魏忠贤、客氏来说,好比私人之物,可随意取用。

客氏居于宫中,威风赫赫,无人能敌。

客魏威福自擅,杀王安以立威于内廷,杀妃子以立威于后宫,杀诸臣以立威于外廷,可以说是天怒人怨,舆情愤愤。

可是有皇帝给他们撑腰,谁能奈何?

到了天启七年()八月,年轻的皇帝一病不起,驾崩于乾清宫,此年魏忠贤年六十岁,客氏年四十八岁。

客氏死后,宫中膳食,又是一番景象。

“养生”崇祯——一日之餐在于晨

崇祯十五年()春,光禄寺支用皇帝御膳每月一千四百一十六两。

据光禄寺奏,宫廷之中,一切内外开销,每月约两万两。

崇祯帝时期,宫廷内外开销,已是节省,仍然惊人。

北直隶广平人宋起凤,著有《稗说》四卷,记录明代及清初典故。宋起凤详细记载了崇祯帝如何用早膳,并详细提及所用菜品。

崇祯帝洗漱完毕后,至外室,宫人端上茶汤及各种饼饵,稍微吃下点后,至中殿用早膳。

皇帝入中殿时,乐器奏响,皇帝南向坐,一人一桌,如果皇后陪同一起用膳,则分两桌。

各种食物早就摆好,由皇帝挑选,不用的则端到一旁桌上去。

早膳颇为丰盛,米食如蒸香稻、蒸糯、蒸稷粟、稻粥、薏苡粥、西梁米粥、黍秫豆粥、等。面食有发面、烫面、澄面、油搽面、撒面等。

面食与米食同列,皇帝选好后,不用的一同撤下。

早上的菜肴颇多,牛、羊、驴、豚、狍、鹿、雉、兔及海鲜、山蔬野蔌,无一不具。

至于口味,明代宫廷中菜肴的制作,主要是熏炙、炉烧、烹炒之类,所以口味比较重。

口味虽重,但四时变换,荤素搭配,粗细均衡。

朱元璋曾规定,子孙后世,要吃民间小菜小食,以知晓民间疾苦,故而各种民间的小菜小食也出现在宫廷餐桌上。

至于时鲜之物,崇祯朝只保留了鲥鱼、冬笋、橙橘等几种,其他的都免去进献,以节省民力。

关于本书

《南渡北归》作者岳南X微博大赏红人X十点读书,倾情推荐!

还原齿颊留香的御膳本味,品味余韵悠长的明宫往事!

一饮一馔背后,是热气腾腾的帝王生活,更是有滋有味的寻常人生!

关于作者

袁灿兴,历史学博士、副教授,江苏省青年骨干教师,央视法律讲堂主讲人,《国家地理》《澎湃新闻》专栏作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细割羊头肉最反差萌的明朝帝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