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山海经记载的药材,今天还有神奇功效这是一
TUhjnbcbe - 2025/2/17 19:16:00
白癜风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

有人说《山海经》是一本食谱,这绝对是错误认识。因为《山海经》只有一个地方真正讲到了一种食物的制作方法,但是没人能吃得下去,甚至没有人能吃。这就是黄帝在峚山培玉,这是给当时的神吃的。我们作为凡人,咬也咬不动,就算咬动了也无法消化,所以不可能用玉作食品。

而《山海经》讲到吃食的地方,往往指的是一些动物或者植物甚至矿物的药用功效。作为一个饮食文化非常丰富而且有很深厚度的国家,我们往往对动物肉吃了有什么功效很感兴趣。但是国家既然颁布了严禁捕食野生动物的法律,我们就不再讨论这个话题。老严今天要介绍的是,在《山海经》这本书里,讲了哪些植物是可以药用的。而这些植物当中有一些直到今天还能找得到。

《山海经》在介绍产物的医用效果方面也严密而精细。这些效果包括预防的和治疗的。一般情况下,原文是“食之不……”那就是预防效果,就是吃了之后不会生什么病。而“食之已……”那才是治疗效果,就是在已经有病的情况之下,吃了之后可以治疗。

比如“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意思是这里的草多数是条草,长得像韭菜,白色的花儿、黑色的果实,吃了可以治疗疥疮。

这让老颜想到一个故事。我在老家的时候,有一次背上生了个疮,肉不断腐烂,形成了一个坑。乡村卫生院的医生是亲戚,想了各种办法给我治疗,都没能成功。眼看就要烂穿了,他告诉我,这是疥子疮,按照一般的方法是治不好的,医院,他们有自己祖传的膏药,能治得好。

老严慕名而往,医院。那是医院,药柜子占了大半间房子,家具古色古香,都是深褐色的。我去的时候是女店主在,她坐在一把高背椅子上,撩起我后背的衣服看了一眼,估计也不到一秒钟,就盖上了。然后打开一个抽屉,拿出一个同样古色古香的木盒,打开之后,拿出一张膏药。又撩起我后背的衣服给贴上了。

她告诉我每天去换一张膏药,一张一块钱。我觉得太便宜有些过意不去,就问要不要另外开一些药。她好像明白了我的心思,笑着说另外开药也可以,但是对于这个疮没什么用。于是我离开了。我工作的地方到镇上有十公里,那时候交通也不便,我每天骑着自行车去贴上膏药,然后回来。

当时也没有别的心思,但是后来想到,其实我也没有必要每天走这十公里路。她说的七天时间能治好,直接给我七天时间的膏药就可以了。但是我实在太理解她。因为既然是祖传秘方,那就不能轻易把膏药给人,因为有可能有内行能够分辨得出来配方。

七天以后,疮的确好了,虽然那个坑还在。但是不腐烂不化脓了,一切正常。若干年之后人长胖了,那个坑才满起来,直到今天还有痕迹。

老严想说的是,医院的祖传配方,不知道是不是加入了《山海经》所记载的这种条草。因为《山海经》上记载的植物看起来古怪离奇,但是在药用方面的其实很平常。那些药材到今天找不见了,其实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因为各种气候变化而灭绝了,就算没有灭绝的都长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林,很少有人能找得到了。另一种可能就是现在还在我们的视线里,甚至还在用,不过换了名称了。

比如《山海经》讲到一种植物,外形看像杨树,开红色的花儿,果实就像枣子,但没有核,吃起来味道酸甜,吃了可以预防疟疾。原文是:“有木焉,其状如杨,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疟。”

这种植物的描述是很详细的,我们把这些特征综合起来就会发现,这种植物直到今天还在,那就是沙枣!这种植物在今天的新疆甚至很常见,其中只有一点不同,那便是沙枣开的是黄色的花。当然老严孤陋寡闻,不知道在国内还有没有开红色花儿的沙枣。也许红花沙枣是一个亚种。

说起沙枣,老严又有一个故事。老严曾经采访过一个新疆泰斗级的中医,名叫黄一中。他是油田上的。当年开发小拐油田的时候,他随着钻探队到了小拐。那时候的中医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对当地的基础病、流行病等作一个调查。他在调查的时候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的疟疾,在小拐这个地方从来没有发生过。

黄一中很欣喜,他认为自己在小拐会有所发现。他因此调查那些居民,是不是有一种当地特产的菜或者果实。这一问还真给调查出来了。当地盛产沙枣,农牧民都喜欢去采摘来吃。黄一中让人带去看了沙枣,采了一些回去,在简陋的环境里,经过简单的实验,发现这种植物有非常强的抑菌作用。

这就是小拐的居民不生疟的原因。自此,中药的抗菌药多了一个品种。一直到今天,沙枣及其产品都是一种重要的抗菌药。

基本可以确定,《山海经》所写到的,就是今天我们称呼的沙枣,连味道都一样。而且远在四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现这种植物的功效了。后来随着这种植物在内地逐渐变少,所以在药典里不见身影。

《山海经》里还有一段,跟老严自己的经历能够合得上来。这一段讲的是:有一种草,叶子就像葵,红茎白花,吃了能防止愚笨。

其实说到底,就是说吃了这种植物能够让人变得更聪明。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信,哪可能有吃药让人变聪明的?还真的有。老严年轻气盛的时候跟人干过一架,头被打破了。在医院治疗,因为医生跟老严是亲戚,所以除了治疗外伤的药之外,还开了一些健脑的药,反正是仇家出钱。具体药品名称就不讲了,否则有打广告的嫌疑。

我问医生,这种药真的能让人变得更聪明吗?医生告诉我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配方,不过后面做成中成药了,但是效果是肯定的。他告诉我这个药具体有哪些中药组成,我都没有记住,除了菖蒲之外。而记住菖蒲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本地就出产这种植物。

《山海经》这里的记载,看起来说的就是菖蒲,但不是百分之百的确定。因为不知道这里讲的葵到底是什么。葵作为植物是古今都有的,然而古今代表的意义完全不一样。古代的葵是可以食用的,《诗经——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十五从军征》“采葵持作羹”都是证明。《说文解字》说得非常简单,就指的是一种菜。但具体是什么菜,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生活习性,几块钱一公斤,则没有告诉我们。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山海经》这里的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在我们四川把佛手瓜叫做葵瓜。有一种植物叫向日葵,当然还有一种叫秋葵,这些都可以食用的,但是都跟菖蒲叶子不一样。而古代的葵并不是指的这三种植物,所以我们只能忽略这一个特点。而其他特点都跟菖蒲是一致的。

《山海经》记录植物的食用功效这一部分,写作于距今四千一百多年前。而在更前几百年,就已经有了神农尝百草的历史。所以《山海经》的这些记录其实是有根源的。从上面讲到的沙枣、菖蒲等来分析,是完全科学的。当然更是完全真实的。

如果说《山海经》其他部分的记录像神话、像魔幻,那么植物的药用功能这一部分,就是一个极端重要的证据,在把我们强烈拉到现实,拉进历史,在向我们着重强调这本书记录的真实性。

#山海经#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海经记载的药材,今天还有神奇功效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