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选地步骤少,直观公正,能够选到心仪的宅基地,真是太开心了!”近日,在选地现场,金华市塘雅镇塘雅村村民黄作舟难掩喜悦之情,通过打开“浙里办”进入“农宅通”,寥寥几步他就完成了宅基地的挑选。这也是金东区“农宅通”数字化应用首次完成农户宅基地审批。
不止是“农宅通”,金东区在数字化改革上的典型经验还有很多。今日,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共金华市金东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在杭州共同举行第期公共政策沙龙,通过总结地方数字化改革成效,深入研讨数字化改革与“两个先行”的理论关系,为全面推进“两个先行”提供实践支撑和理论依据。
据金华市金东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唐建刚介绍,金东区作为数字化改革的探路者,按照“大场景、小切口”的思路,以需求清单、场景清单、改革清单三张清单为支持数字化改革应用的“三条腿”,建设了“金田共享”、“农宅通”、“生活垃圾e分”三大应用平台,进行了“浙中大宗商品数字服务在线”应用、“金地智管”、“涉农资金补助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三大改革。
现场,金东区几位相关负责人对“金田共享”、“农宅通”、“生活垃圾e分”、“金地智管”四个数字化改革项目的顶层设计、开发过程、基本架构、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进行了详细介绍。
随后,15位来自经济、管理、法学、马克思主义、公共政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推进数字化改革、数字化改革如何驱动共同富裕先行、数字化改革如何驱动现代化先行三个关键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讨论。多位大咖“金点子”频出,引起在场嘉宾的纷纷共鸣。
浙江省咨询委特邀委员会、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蓝蔚青建议,要将获得的数据活用起来,特别把一些历史数据发掘出来投入应用,通过数据分析摸清家底、盘活资源,促进供需对接,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计算来预测绩效,帮助用户做出理性决策。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王诗宗则提出了数字化改革“顶天”、“立地”两个关键词:“我们聚力贯通省市重大改革,要把中央和高层政府的大政方针完全关联起来,这叫‘顶天’;而‘立地’就是着眼于很具体的问题,民之所想、民之所愿,着眼于人民的获得感。”
浙江卫视资深记者和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创造性地引入“佛手”理论看待金东区“两个先行”。“一只佛手的每一根手指该粗粗,该细细,该尖尖,我们应当拥有多元财富观、多元价值论,致力于把‘佛手’的品质做好,充分利用各类资源,这样整体体系才能更稳定。”
最后,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从实践表明金东的数字化改革对驱动共同富裕先行和现代化先行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全省全国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同时,数字化是数字社会的技术基础。应当把数字化改革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浙江数字化改革的先发优势,为我省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赋能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