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味精有毒论,真的早该歇歇了
TUhjnbcbe - 2025/4/11 3:01:00

不知从何时起,身边的煮妇圈中,突然有了味精恐惧症,一个个做饭都坚决不放味精了。对于打小重口味的懒女人来说,没有了味精的加持,这美食的诱惑,便瞬间大打折扣。

味精有害论,其实在坊间,由来已久。到底从何而来,已经不得而知,大家以讹传讹,于是,就这样引发了“味精恐惧症”!

为了证实这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懒女人便为此花了大量时间精力,一探究竟!

味精到底是个什么鬼?各位看官且听懒女人慢慢道来!

味精的主要是成份是谷氨酸钠,这名字一听,嗯嗯,着实太化学化了,加上还有那种颗粒状的长相,更是让人直觉这玩意儿就不够绿色,不够天然。于是,潜意识里,大家都倾向于这东西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

味精的诞生,其实也不过才百年历史而已!

年,德国人里德豪森从面筋里面分离出一种叫做氨基酸的物质,根据提取的原料又被命名为麸酸或谷氨酸。

年,日本的池田菊苗从海带里面也提取出了谷氨酸的结晶体,并且发现其可以食用,在汤里面加入极少量的谷氨酸,就能让汤味变得极其鲜美。

其后,一个名叫铃木三朗助的商人,嗅到了商机,池田与铃木合作研发了一种调味品——“味之素”,并在日本广而告之。

一个叫吴蕴初的中国化学家,将这种味之素带回到国内进行研究,独立创造出了一种水解法,用小麦为原料分解谷氨酸的方法。并在来,在上海创建了天厨味精厂,向国内和国际市场推出了“佛手牌”味精。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味精,成本相当高,40吨麦子,顶多能生产出1吨的味精就不得了啦!直到年,研发出了发酵法来制作味精,才让味精的成本降下来,自此,味精开始风靡世界!

从味精的发展史完全可以看得出来,虽然味精有着极其化学化的名字,但它并不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化学添加剂,完全算是粮食的提取物而已。

那么鸡精和味精又有什么区别呢?

很多人都以为味精是以鸡肉为原材料提取出来的,这种误解可能是来自于鸡精的影响吧。因为很多鸡精品牌的包装上,都极其醒目地用一只肥母鸡做宣传。实际上,鸡精是一种复合型的调味料,它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谷氨酸钠,和味精差不多,不过除此之外还加入了一些盐、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当然,一些高品质的鸡精,确实会加入一点鸡肉粉或其他肉类的提取物,但量也并不会太多,鸡精的味道比味精更加丰富、浓郁。二者的区别就是:鸡精是复合型的提鲜,味精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提鲜,但是鸡精的价格,就比味精高了很多。

可到了近些年,味精却完全被妖魔化,被大众所唾弃,从诞生到跌落神坛,不过百年之间,真是成也味精,败也味精!

尤其在欧美国家,更是谈味精、谈中餐色变。更有无数身体欠佳的人,将自身的自体遭遇,归结到了味精身上。曾有位朋友,因为多年的不孕不育,也觉得不孕不育的根源,在于味精,于是,任何时候,就坚决不吃味精,到我家吃饭,还必须让我迁就她的习惯,一粒味精不能放,每每都让我倍感无语,而她,对于我总不听劝的态度,也无数次地痛心疾首!

毁掉味精的,究竟是人?还是味精本身?是时候,终结味精恐惧症了!懒女人今天必须为味精正名,还它一个公道!高喊一声:“味精有毒论,真的应该歇歇了!”

辟谣

年,联合国食品法规委员会(CAC)把味精归入A(I)类(最安全)食品添加剂;

年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正式宣布,取消对味精的食用限量;

年,我国完成了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得出了与国际上一致的安全结论。

年11月7日,央视“平安栏目”播出《请不要再错怪味精》,再次隆重为味精平反。

求求你们,别再说味精致癌,别再说味精导致脱发,别再。。。。。。别再以讹传讹啦!

但是味精要想吃得美味又安全,还是有些东西需要注意的,任何东西,都需要合理、适量、科学的使用。就算是你每天必吃的米饭,吃多了,不也得撑死么?

在味精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量

味精和鸡精、盐一样,都含有大量的钠盐,也需要每天适量食用,如果长期过量食用的话,确实会有头晕、烦躁、口渴等症状。

二、使用的时机

一直有传言说味精在高温之下,会产生焦谷氨酸钠,会致癌,有毒什么的,其实也都是不可信的。焦谷氨酸钠没有毒性,不过是失去鲜味儿罢了,所以在味精的使用中,需要避开这种过高的温度,通常都是起锅装盘时才放味精,加得太早,在度以上的高温中产生焦谷氨酸钠,饭菜的味道就不好了,而这,也仅仅是从味觉的角度出发,与影响健康并无关联。

三、使用时注意搭配

如果食物本身就很鲜美,或者极具特色,就不要放味精,因为那样反而适得其反,掩盖了食物本身更好的特点。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美食相关知识,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味精有毒论,真的早该歇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