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了解民族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国各民族的饮食文化是一轴异彩纷呈的绚丽画卷,是一首风韵四溢的抒情诗。下面,向大家介绍鹤庆县的民族饮食文化。
鹤庆,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物产丰富的农业县,民族文化十分丰厚。特别是饮食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其中,岁时节日饮食文化别树一帜。春节食俗,又是岁时节日饮食文化中的一枝独秀。
春节,鹤庆人同样称之过年。最隆重的年俗,要算设年祭位了。年祭位,在旧时就是供祭神灵和祖先回家过团圆年暂时栖身之处。在天井心裁插的两棵松树下,摆放一张八仙桌,上面放置几个奇石、几兜树根和缠以红纸条的稻谷、包谷、小麦、蚕豆、荞麦的穗实;麦面蒸的牛、羊、马、猪、狗、鸡等造型。分别象征本方本主、天公、田公、地母、五谷神、六畜神和祖先的化身。供桌中心,分别供置寓意祥和的米花团、顺心如意的鸡心形红糖、平安的苹果、吉利的桔子、福禄的佛手柑各四个,隐寓四季平安的美好希翼。同时摆供着象征长寿的松子、长生的葵花子、祥瑞的瓜子各一盘,象征子孙发旺,五世其昌。另外,还供置象征“一帆风顺”、“岁月如蜜”的甜米酒煮饵块和米花甜茶各一碗。这些供品,既是民间工艺品,又是地方风味美食的展示,并且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幸福的追求。
过年,少不了用鲜红的春联来点缀火红的岁月,烘托喜庆的氛围,同时,用它来寄托人们美好的祝愿。鹤庆白族人贴春联,又有一番特色。人们不仅在居住房屋的门窗上贴春联,还贴于畜圈、禽栏和生产工具、水井、花草树木之上。大有万物披红、天下同春之势。山区白族人家“贴春联”的习俗更为别致。传统春联,是把自己的希望和祝愿,书写在红纸上寄情。可居住在马耳山乡的白族人家,在过去,是用红纸剪成各种表意图案,以图代字为联。除夕日,全家老少拱着各自制作的“图联”,合唱着祝年歌,依序在院里、院外、圈栏、果园的门窗、树木枝干上贴“图联”。这种以剪纸、唱歌融为一体的“贴联”形式,堪称是白族民族文化的一枝奇葩。
贴完春联,各家各户便在年祭位前摆上团年饭食,供祭神灵和祖先。供毕,阖家在年祭位前,围桌共食团年饭。
来源:《锦绣鹤阳》章天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完待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