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来果禅师禅路百法功能除睡落堂自在妄
TUhjnbcbe - 2021/7/29 16:51:00

丨出自:扬州高旻寺来果著《来果禅师语录》

解谤扶宗浅说卷一

扶宗说(十七)

今在未悟以前,谨将禅路广设百法,每法事实,详细指陈。

一、发心学道;二、愿住丛林;三、立决定行;四、棒喝难挨;五、规矩难学;六、身心不安;七、委屈难受;八、习气难除;九、跏趺难坐;十、六根难收;十一、请示用功;十二、厌住丛林;十三、乐处深山;十四、不喜培福;十五、不真修慧;十六、不愿常住;十七、易犯规矩;十八、喜舍一切;十九、奋勇发心;二十、身心纯熟;二十一、不信参禅;二十二、疑法;二十三、疑人;二十四、拟退;二十五、追悔;二十六、惭愧;二十七、起信;二十八、听可领会;二十九、觉有相应;三十、自愿用功;三十一、忘疲;三十二、疑情不得力;三十三、身心闷躁;三十四、退心陡起;三十五、受人劝服;三十六、妄心暂歇;三十七、身外暂忘;三十八、觉身轻安;三十九、住枯静处;四十、妄自穿凿;四十一、专好诗偈;四十二、不愿深进;四十三、提起用;四十四、功能除妄;四十五、功能除睡;四十六、落堂自在;四十七、妄自承当;四十八、戒道时非;四十九、心法俱寂;五十、得少为足;五十一、生心用;五十二、有心用;五十三、散心用;五十四、把持用;五十五、得力用;五十六、放心用;五十七、亲切用;五十八、间断用;五十九、粗心用;六十、绵密用;六十一、不间断用;六十二、细心用;六十三、离法用;六十四、无心用;六十五、真心用;六十六、转身用;六十七、同体大悲;六十八、代众生苦;六十九、慈心与乐;七十、愍念众苦;七十一、学菩萨行;七十二、布施;七十三、持戒;七十四、忍辱;七十五、精进;七十六、禅定;七十七、智慧;七十八、喜舍;七十九、爱语;八十、利行;八十一、同事;八十二、立向上志;八十三、除懈;八十四、恭敬;八十五、供养;八十六、赞叹;八十七、隐恶扬善;八十八、除谤;八十九、息诤;九十、三常不足;九十一、劝住丛林;九十二、发心做事;九十三、喜做清众;九十四、愿当行单;九十五、知因识果;九十六、发大誓愿;九十七、事理用;九十八、化导用;九十九、他受用;一百、自受用。

第四十五,功能除睡者。

此除睡之功夫更错。类如明是白天,黑是暗天,正行路时,日行不足,继之以夜,醒用不足,继之以睡。当知念有浮沉,心无醒睡,只顾用功,不问醒睡,如是行路,如是用功,其揆一也。除睡二字,安将寄乎?若云白天行路则喜,黑天行路则忧,拟欲设法除去黑夜而睹白天,有是理乎?用功亦然。

再则醒睡本乎天然,迷之者体共浮沉,悟之者用同醒睡。体用双遮,何醒何睡?体用并显,即浮即沉。莫谓睡觉无功夫,只虑醒来无妄想。又睡觉为夜天,妄想为白天,黑白来去,何碍虚空?醒睡梭巡,何关禅悦?若能会者,睡也无妨。

第四十六,落堂自在者。

前既除妄,继又除昏,功夫落堂,身心自在,不亦快乎?诚大非也。

类如挑重担人,本拟归家放下,无奈身疲力极,竟尔歇路为家,自称潇洒,乐以为常。可是家乎?欲了归程,何能止此?

参禅者亦然。首在尘世中做功夫,次在幻身中做功夫,再在烦恼中做功夫,历尽苦心,从微至著,如是经过身心世累,得到尘空身寂,心静意闲,正好放身安住,以为前无路去,后顾无忧,故云落堂,身心自在。须知前途路大,大越山河,旧住屋宽,宽超空界,望舍草堂,急登故宅,于是乎撩起便行,不稍回顾,一追到底,后患无虞。

第四十七,妄自承当者。

行人功夫,既到身心自在,乐处安身,当无他咎。既而久居异地,当然妄见纷呈,不言尽大地是他只眼,即云满虚空不够一拳。水底之鱼,手伸就获;云笼之鸟,唤即归来。佛手与我手同筋,狗脸与我脸同肉。扬眉大做度人佛事,瞬目弘宣佛祖真传。咳嗽者,声震遐方,闻而悟道;吐痰者,性空他自,见即归真。一语无非显性,一默当下传心。

哀哉!粗粗乎谬论,昏昏乎妄陈,何知惭之有?

岂知自与乞儿为侣,闲谈大宝金银,霎时饥饿逼来,依旧沿门讨饭,虽愚之甚,难自觉知。务宜振作精神,通身不是,稍一未了,不死于常坑,即堕于断堑。快将本分功夫着力勉提参去,可保无虑。

第四十八,戒道时非者。

用功之人既能承当自己,又可悟及他人,偶被明眼人一呵之曰乞儿,再呵之曰呆汉,至是渺无所自,进退茫然。拟进者,反退于异地;拟退者,又回于欲乡。直使进路全无,退可由自。如是旧业大翻,最熟不过嗔爱,淫心稍动,两脸通红;愤怒忽萌,遍身成紫。自觉竟从何有,令人骇得他奔?

要知久扫心尘,淫灰尚在;时磨意垢,嗔惑犹存。

真求道者,方知放大灯光,照满一屋,回头视己,然是黑人,方明粗心虽伏,细妄深藏。自此心戒中伤,大生惭愧,从兹专搜幽隐,不让毫厘,旧道复行,埋头前往。再思,不翻心业,何得知非?故云:不得渔夫引,怎得见波涛?

年《妙法莲华经》共修,预计一年将读部,欢迎进群参与共修!

禅宗开示汇集(一)

虚云老和尚开示汇集

永明延寿禅师:开悟的十个标准

达摩大师-《血脉论》

达摩大师-《四行观》

达摩大师-《悟性论》

达摩大师:《破相论》丨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信心铭》: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知心体,知心用,常觉不停,常观身空寂,守一不移

《最上乘论》:守本真心,妄念不生,入道之要门

傅大士《心王铭》:了本识心,识心见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

《傅大士传》: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善慧大士:普济群生,而不取我,不缚不脱,乃名精进

善慧大士:道是无为法,诸行是有为因,今行有为因,希望无为果,不亦难乎

傅大士(善慧大士)开示合集

法融禅师《心铭》:将心灭境,彼此由侵,心寂境如,不遣不拘

《永嘉证道歌》: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大慧宗杲禅师:俗人在火宅中若能打得彻,其力却胜出家儿百千万亿倍

虚云老和尚:参禅的先决条件(一)

虚云老和尚:参禅的先决条件(二)

虚云老和尚:佛法是家常便饭,别无奇特

虚云老和尚:能所分别,觌体障碍,便是生死根本

虚云老和尚:只因逐妄,迷头认影,枉自流转

虚云老和尚:只在当人直下了当,触处无非净土

虚云老和尚:自始以来,诸女辈于佛出家,悟道证果,不可胜计!

虚云老和尚:本来无修无证,无住无为,病愈药除,假名修证

虚云老和尚:谈禅说佛者,多讲佛学,不肯学佛,轻视佛行,不明因果,破佛律仪

虚云老和尚:学佛人,当明心见性,解脱生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虚云老和尚:略说《楞严经》概要

虚云老和尚:何谓水陆?(水陆道场之缘起)

虚云老和尚:何谓三归依?

虚云老和尚:释五戒

虚云老和尚:必须注意实行,择最相应法门为正,余法为副

虚云老和尚:参禅与念佛

虚云老和尚:一门深入,不可分心,从一处用力,久自得出

虚云老和尚:深信因果(讲述“琉璃王诛释种、百丈度野狐”的故事)

虚云老和尚: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

来果禅师:古今不信之人,妄言宗门事高而且上,根钝之人不易达到,谬之特谬!

来果禅师:终日念佛,能一心不乱否?遇顺逆境,佛声还在否?重病到来,佛未忘否?梦中,佛还念否?念佛有此四种办到,斯是往生实行

来果禅师:警告念佛人,急用上上品功夫,见佛闻法悟道,万不可再事恍惚

来果禅师:一切法门,佛亲口说,悉皆正行,贵在行人一行到老

来果禅师:参禅一宗,直达当人本来面目之重大关键,最直截、最便宜、最稳当、最平实,世出世法,无逾此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来果禅师禅路百法功能除睡落堂自在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