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准扶贫?
南沙结对帮扶的这些地方
凭借着养小龙虾,种佛手瓜
大辐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收入水平
还成为产业扶贫项目的典范~
从年开始,按照国家、省、市相关部署,南沙区结对帮扶黔南州贵定县、惠水县、龙里县(下称“三县”)。在帮扶过程中,聚焦脱贫攻坚目标,提高结对帮扶实效,深化产业帮扶,增强受帮扶地造血功能。
10万元开启
贫困村“自主造血”道路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云雾镇塘满村的入村口附近,20亩鱼塘的小龙虾养殖扶贫项目让这里的村民多了好几笔“额外收入”。塘满村是南沙区对口支援帮扶点之一,距县城68公里,村内共有人,其中贫困户占20%。
小龙虾养殖扶贫项目是经多方调研考察研究后,历时数月才最终确定,项目利用南沙区工商联捐助的10万元扶贫资金,采用“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去年11月开始动工建设,面积20亩,目前已正常养殖经营,村民们也已拿到第一次分红。
(资料图)
塘满村贫困户梁承仁说:“一年元的收入大大改善我们家的生活,日子终于不用过得那么拮据,妈妈看病买药也没那么大压力,生活上他们也能吃上肉,穿上新衣服。”项目开展以来,贫困户分红、自家地的租金、劳务费,加起来一年能给他们带来四千多元的收入。
塘满村小龙虾养殖扶贫项目仅是南沙对口帮扶的其中一个小小缩影。目前,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三县的产业、就业、医疗、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全面进步,帮扶工作取得很好的成效。
昔日“小捧瓜”
变身“大产业”
在惠水县好花红镇,面积达几百亩的佛手瓜正进入收获的尾声。一排排整齐的水泥和竹子搭成的架上攀爬着结满了拳头大佛手瓜的藤蔓。外地客商们的收购卡车直接开到了地头进行收购。
??据介绍,以前镇上也种植过佛手瓜,但不成规模,选好项目之后,决定以弄苑村为中心、辐射带动清水村、么关村、石头关村、六马村等4个村的“一村一品”生态佛手瓜产业。该项目统筹涉农财*资金和东西部合作广州对口帮扶资金余万元,让佛手瓜从庭院种植发展成规模种植,实现“小捧瓜”向“大产业”转变。
??(资料图)
惠水县弄苑佛手瓜专业合作社,组织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以合作社实施规划、物资、种植、技术、管理、收购“六统一”。农户投工投劳种植佛手瓜,合作社按均价统一收购,并与省内外市场和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瓜产高峰期,日供应量60吨,还通过农村电商网销约5吨。
目前,惠水县实施佛山瓜种植项目3个,共亩,覆盖贫困户户人,贫困户户均增收余元。
“公司+村集体+贫困户”
打造扶贫新模式
贵定县云雾镇*委副书记邓春来说,由于村内主要是小孩和老年人,土地无法充分耕种利用,他们就采用“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与贵州亿友龙虾产业有限公司合作
该模式给村民、贫困户和村集体带来四个方面的收入:
土地流转资金流转土地的村民每年可以获得每亩元土地流转租金;
保底分红村内64户贫困户平分,每年每户可获得元分红;
帮工劳务费在小龙虾养殖鱼塘里帮忙干活每天约有元劳务费;
农家乐收入该扶贫项目资金建造的农家乐厨房也已建好,以每月元租金出租,用于帮补村内其他贫困户。
目前,由于项目成效明显,该模式已成为产业扶贫项目的典范,黔南多个地区的村落也纷纷学习,助力村民增收脱贫。在扶贫过程中,南沙区工商联曾组织会员单位前往贵定县考察,不少企业与当地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点击图片查看“在南沙就可买黔货”)
劳务合作:南沙就业岗位送上门
今年10月,南沙区人社局组织对口帮扶贵州黔南州的队伍先后抵达龙里县、贵定县和惠水县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此次南沙区共组织了区内23家优质企业,其中12家企业负责人亲临招聘现场,提供了超过千个就业岗位信息,涵盖多种适合当地劳动力的岗位类型,平均工资水平可达每月多元。
据南沙区人社局负责人介绍,此次劳务对接形式有别于以往,两地人社部门紧密协作,由南沙区发动区内优质企业,并提供无技能及学历要求的“爱心岗位”,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与企业代表共坐一堂,通过企业宣讲和一对一洽谈,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了精准高效的扶贫劳务对接平台。
据统计,此次劳务对接活动共有47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充分了解企业情况后,当即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并随企业招聘代表一并返回南沙区就业。
你的年过得怎么样?
“广州南沙发布”隆重推出
“年倒计时”特别策划
和小南分享你的感动故事
更有红包每天等着你抽!
今天你“抽”了吗?
呐~给你红包!快来跟小南交换你的感动故事??
编辑:Sybil、QK
来源:南沙新区报,记者潘晓婷、齐华伟、林春萍,通讯员林潮伟、陈勇辉
投稿邮箱:nansha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