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美食,也喜欢读些谈美食的文章,偶尔,还喜欢下下厨,虽然做出来的饭菜,还远不是美食。关于美食,我们不好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你爱吃的,认为是美食的东西,别人很可能会避而远之,闻都不敢闻。譬如生羊血、腌臭鱼、榴莲、臭豆腐等,有人吃得津津有味,也有人躲得远远的。这世上,总有些人,什么都敢吃。夸张点讲,地上四条腿的东西,除了桌子,什么都能吃。天上飞的东西,除了飞机,什么都敢吃。这还只是就着吃的品类而言。更有人,一反过去吃的常态,专吃过去人不敢吃和不爱吃的东西。如今,丝瓜苗、佛手瓜苗、豌豆苗等都有人吃,一些野生的东西,比如黑墨草,小时候我们用来喂蟋蟀,现在人们用来做汤,打个鸡蛋放点碎肉,味道还不错。其它野菜,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吃什么那是各人的自由,但过去人不敢吃的,认为对身体不好的东西,现在却把它当宝贝一样来吃,这个事很值得商量。就在我动笔写作这篇小文之前,刚有电话打过来,是一友人,说买到了几斤母猪肉,还可惜了只有十年猪龄,如果再多些年岁就好了,因为母猪肉越老越好。他约我今晚到他那儿去品尝这宝贝,并嘱咐千万别错过,老母猪肉营养高,补身,很难得,一定切记。像这样一反常态,把过去不屑或不敢为而今天却把它当宝贝来捧这样的事,估计也不只在吃的这个方面,其它领域,特别是在文艺领域,肯定也存在着。有些文艺作品,所表现的手法,不是也把国外的或者过去已经丢弃的这个流那个派的一些东西,又重拾回来当作宝贝了吗?精神层面上的反常态,倒是更应该值得我们思考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