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鲁迅曾说:像《浮生六记》中的芸,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第一美人。
识人论世速以苛刻著称的鲁迅,为什么对她赞叹有加呢?我们可以林语堂的一段话作为参照。林语堂说:
芸,我想,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她只是我们有时在朋友家中遇见的有风韵的丽人,因与其夫伉俪情笃令人尽绝倾慕之念。我们只觉得世上有这样的女人是一件可喜的事,只顾认她是朋友之妻,可以出入其家,可以不邀自来吃午饭,或者当她与她丈夫促膝畅谈书画文学腐乳卤瓜之时,你们打瞌睡,她可以来放一条毛毡把你的脚腿盖上。也许古今各代都有这种女人,不过在芸身上,我们似乎看见这样贤达的美德特别齐全,一生中不可多得。
他们共同赞叹的芸,出自清代的沈复《浮生六记》。
而《浮生六记》中最为大众乐道与艳羡的,便是沈复与其妻子芸娘的深挚爱情。情人节临近,让我们跟随沈复,一起领略他与“中国第一美人”芸娘的款款深情。
《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节选)
文
(清)沈复
余生乾隆癸未(公元年)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指做官的富贵人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指《诗经》,因其共存诗三百零五篇,故从《论语》开始即有“诗三百”之称。其开首第一篇为《关雎》,《诗序》云其“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据《唐书·白居易传》:“其始生七月能展书,拇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在此处谦指识字不多),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沾满了尘垢的镜子)矣。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失去了父亲),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指女子所从事的编织、刺绣等工作),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脩脯(脩、脯,皆指干肉。为古代的敬师之礼。后代指学费)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余年十三,随母归宁(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指全心
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织女)于我取轩中。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
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
余曰:“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闼(指女子的闺房),慧心默证(默默地体悟)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
未几,烛烬月沉,撤果归卧。
七月望(农历每月的十五),俗谓*节。芸备小酌,拟邀月畅饮。夜忽阴云如晦,芸愀然曰:“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余亦索然。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梳织于柳堤蓼渚间。余与芸联句(联句赋诗)以遣闷怀,而两韵之后,逾联逾纵,想入非夷(匪夷所思),随口乱道。芸已漱涎涕泪,笑倒余怀,不能成声矣。觉其鬓边茉莉浓香扑鼻,因拍其背,以他词解之曰:“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妆压鬓,不知此花必沾油头粉面之气,其香更可爱,所供佛手(佛手柑)当退三舍矣。”芸乃止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耸着双肩谄媚地笑)。”余曰:“卿何远君子而近小人?”芸曰:“我笑君子爱小人耳。”
正话间,漏已三滴,渐见风扫云开,一轮涌出,乃大喜。倚窗对酌,酒未三杯,忽闻桥下哄然一声,如有人堕。就窗细瞩,波明如镜,不见一物,惟闻河滩有只鸭急奔声。余知沧浪亭畔素有溺*,恐芸胆怯,未敢即言。芸曰:“噫!此声也,胡为乎来哉?”不禁毛骨皆栗。急闭窗,携酒归房。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剔灯入帐,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浮生六记》(谭凤嬛绘图本)之“走月沧浪亭”
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于将晚时,偕芸及余幼妹,一妪一婢扶焉,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烂然。隔岸名“近山林”,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时正谊书院犹未启也。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
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芸曰:“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时已上灯,忆及七月十五夜之惊,相扶下亭而归。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沧浪亭幽雅清旷,反无一人至者。
吾父稼夫公喜认义子,以故余异姓弟兄有二十六人。吾母亦有义女九人,九人中王二姑、俞六姑与芸最和好。王痴憨善饮,俞豪爽善谈。每集,必逐余居外,而得三女同榻,此俞六姑一人计也。余笑曰:“俟妹于归后,我当邀妹丈来,一住必十日。”俞曰:“我亦来此,与嫂同榻,不大妙耶?”芸与王微笑而已。
时为吾弟启堂娶妇,迁居饮马桥之仓米巷,屋虽宏畅,非复沧浪亭之幽雅矣。
阅读链接
《浮生六记》新增本
沈复著;彭令整理
人民文学出版社年4月出版
《浮生六记》绘图本
沈复著;周绚隆注释;谭凤嬛绘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年6月即将出版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到当当购买页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