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望闻问切,第一步就是‘望’。一般情况下,通过观察孩子的脸部、舌诊、手指、精神等情况,就可以判断孩子的健康状态。经常有家长问我,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脾虚,其实有一个简单而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脸’,如果孩子长了眼袋,就提示脾胃出现了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预警,家长一定要重视。下面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关于孩子眼袋的问题。
临床上,我见到很多孩子都有眼袋的问题,但家长都不是很重视。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眼袋,家长以为是遗传的,有的家长以为是孩子睡不好才出现的眼袋。其实不然,孩子眼袋的形成绝大多数都和脾胃有关,小小的眼袋是脾胃虚弱发出的信号,家长一定要警惕。
孩子有眼袋,提示长期脾虚
中医认为,眼睛和五脏六腑均有联系。古人将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由此可见,脏腑与眼睛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而眼袋,中医上称为“气池”。《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气池,在目下胞,一名坎下。”与目上胞(风池)同作望诊之处,眼袋的部位是气池;眼皮的部位被称作是风池。气池常反应脾胃方面的病症。
眼袋重,青青紫紫的孩子,脾胃肯定是长期受损的。在门诊时,有的孩子一走进来,小小的脸上挂着眼袋,我就知道他脾胃状态比较差,这类孩子大多都养不胖,脸色萎*,动不动就感冒,一旦生病还很难好。
脾主运化,负责运化吸收水谷精微,脾胃功能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肌肉功能和体内脂肪的代谢。脾胃运化无力,水湿运化不畅,谷精微无法上乘,导致眼睑部的肌肉缺乏营养,变得松弛,就会出现眼袋。
气池颜色,反映不同问题
孩子常见的眼袋颜色主要有红色、紫色、青色以及黑色,不同的颜色反映不同的问题。
1、气池青紫:脾胃有积热
孩子眼袋越接近于紫色,代表着积热的程度越重,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是积滞化热导致的。孩子脾常不足,脾胃运化能力差,饮食积于内,郁而化火,眼袋就会偏于红紫色。孩子还会出现舌苔*厚腻、大便干、便秘、不爱吃饭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调理的重点是消积清热。家长每天要坚持“10秒判消化”,观察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是否正常。如果出现舌苔厚腻、口气大、大便酸臭、大便干结、睡不安稳等情况,提示孩子积食,要及时地消食导滞,避免入里化热,可以用三星汤消积食,配合素食,坚持2~3天。如果孩子出现舌苔*厚腻、舌质红等明显热证,可以把三星汤替换四星汤。
2、气池青红:脾胃虚寒
眼袋发青发红,这类孩子大多都是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经常出现肚子痛、大便不成型、腹泻、脸色发白等症状。
如果孩子气池颜色偏青的同时,还有山根出现青筋的情况,多为脾虚肝旺所致。孩子还会出现爱叹气、多动、易哭闹、晚上睡觉不踏实等表现。此外,气池青紫还反映出肝风重,要适当祛风,重视肝的问题。
3、气池发黑:脾肾亏虚
在五色辨证中,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小儿气池出现黑色,是气池青紫的严重化,是脾肾亏虚的表现。脾虚无力运化水液;肾主水,肾虚无法有效蒸腾津液,都会导致水湿堆积。调理应该以健脾化湿为主。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血瘀造成的,孩子可能会有皮肤干涩、易起皮,肚子痛或固定部位疼痛,舌头偏紫有瘀斑等表现,调理应该以活血化瘀为主。如果气池颜色黑而且晦暗,说明脾病及肾,是脾肾两虚之相,建议医院面诊调理。
帮孩子“祛”眼袋,关键在健脾胃
不管孩子的眼袋是什么颜色,都与脾胃密切相关,因此眼袋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脾胃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家长能分辨出孩子眼袋发青、发红,就能掌握调理的方向。家长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帮孩子调理:
1、用好“10秒法”和“4招”
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