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石路花语泥融集专栏半人番美国
TUhjnbcbe - 2022/5/14 15:25:00

《石路花语》/泥融集.专栏/半人番(美国):《深秋的佛手瓜》

深秋的佛手瓜半人番(美国)入秋後,後院的瓜藤上掛滿了一個個碩大的佛手瓜。我種佛手瓜已經五個年頭了,還清晰地記得第一年的春華秋實。朋友瑪麗很能幹,她的前院百花爭艷奼紫嫣紅,後院瓜果蔬菜生機勃勃,是我崇拜的“綠手指”。那年四月底,她送給我一株帶盆瓜秧,“佛手瓜,我去年收成了上百粒,這是留種出芽的,等地溫完全回暖再種到地裡。”我從來沒種過佛手瓜,該種在哪兒呢?瑪麗跟著我到了後院,她指著牆角一隅,“佛手瓜喜陽,但怕暴晒,就那兒,搭個棚也方便。”臨走前瑪麗特別囑咐我,白天讓它曬曬太陽,晚間氣溫低,一定要把它搬回車庫,“它還太嬌嫩,費心了。”過了終霜,五月中我挖個了大坑,埋進了基肥,終於讓佛手瓜紮根大地了。與其它瓜類不同,最初,佛手瓜長得慢,似乎在汲取天地間的精華,直到夏末,植株生長明顯加快,上藤後便霸氣地佔領了整個藤架。一串串黃色小花吸引了一隻隻小蜜蜂,花謝果現,慢慢地,一粒粒綠豆般的小不點兒終於長成了果型優美的佛手瓜。一天清晨,我驚奇地發現,這些佛手瓜怎麼全是帶刺的!我急忙打電話給瑪麗,原來這是另一品種的佛手瓜,“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清脆多汁,味美可口,是心臟病、高血壓病患者的保健蔬菜……”瑪麗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地道出了常吃佛手瓜的好處。當我迫不及待地告訴親朋好友,我種出的佛手瓜竟然帶刺後,他們紛紛前來觀看。一到藤下,哇,驚訝的,好奇的,羨慕的,什麼表情都有。臨走時,人人都落下一句話:“留個大的給我吧,明年也試試。”第一年是豐收年,大部分的佛手瓜都送出了。朋友們告訴我這瓜可以切片、切絲、切塊,可以葷炒、素炒、涼拌、燒湯,還可以涮火鍋、包餃子,泡酸菜。可是我們所剩無幾,只好期待來年了。第二年清明過後,貯藏在地下室的幾粒佛手瓜全都迫不及待地發芽了,看著一尺多長的嫩枝,想到“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確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把它們全種下了,結果慘了,全都凍死了。“去年不是五月份母親節過後你才種下的嗎?”先生覺得太可惜,我真後悔,怎麼不長記性呢。但那年入秋後,我家門外涼棚的小桌上時不時出現幾粒佛手瓜,我知道那是鄰近的朋友們送來的,讓我嚐嚐我的“第二代帶刺佛手瓜”;遠在德州和維州的朋友也傳來了佛手瓜豐收的喜訊,她們也像我一樣,即給當地的朋友們留種也郵寄給外州朋友,“你的帶刺佛手瓜的子子孫孫將是沒有窮盡的。”雖然第二年沒種成佛手瓜,但朋友們的歡樂卻給了我極大的安慰。前兩年的感恩節大餐,佛手瓜成了桌上賓,新上門的媳婦對這從未曾見過的瓜贊不絕口。假日後離家時,我讓他們帶走了好幾個佛手瓜,擅長烹飪的媳婦對這瓜贊不絕口,“怎麼燒都好吃!”感恩節又快到了,往年這個時候,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們都在計劃著回家,但今年因為疫情,決定暫緩回來。我告訴兒子,我已經選了好幾個漂亮的佛手瓜,很快就郵寄給他們,電話那頭,媳婦興奮地說,“太好了,媽媽的帶刺佛手瓜!”先生在身邊打趣,“瞧,帶刺佛手瓜成了你的招牌了!”年11月7日

作者:半人番

本期编辑:美伦居士

本刋编辑:剑胆琴心美伦居士

本刋总编:林鴻坦

总编

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路花语泥融集专栏半人番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