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参禅多喝茶,佛茶被称为仙茶,那什么样的茶才能称为佛茶呢?
中国佛教的历史悠久,自从佛教传入我国以来,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据记载,东汉时期,佛教文化从大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始,由于佛教的教义和僧人生活的需要,茶与佛就结下了因缘。所以直至现今,茶与佛教的渊源依然保存着向上发展的趋势。说起佛茶,大家都知道“佛茶一味”或“禅茶一味”,那么因何结缘,为什么佛教与茶有如此浓厚的因缘呢?
佛茶一味佛教与茶的历史故事,僧人与茶最早的书中记载据有书记载,僧人与茶的结缘最早传说在西汉时期,四川蒙顶山甘露寺有个普慧禅师,是他发现蒙顶山上的野茶有药用功能,于是便移植在山中种了七颗茶树。据《茶与佛》一书讲到《天下大蒙山》碑记载:“祖师吴姓,法真理,乃西汉严道,即今雅之人也。脱发五顶,开建蒙山。自岭表来,随携灵茗之种,植与五峰之种。”这个碑认定了吴真理(普慧禅师)就是蒙顶植茶的祖师。其中《名山县志》有记载,这七颗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脉系长,味甘而清……”此后,后人把这七颗茶树称之“仙茶”。其说不一,也有记载说此茶树是由普慧禅师到峨眉山记载而移植。
但是,真正的僧人饮茶要比起儒道家要晚多,有明确记载的僧人饮茶年代是在晋代开始。就是起源于古印度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期。因为茶其清淡、有药效功能,最重要之一就是僧人们在打坐时有提神功能而受到了佛教徒的青睐。此前大茶经有发表过茶语佛的历史因缘茶佛一味,佛教与茶的历史有哪些因缘?
关于茶佛的故事历史居多,除了茶在后世越来越多了挖掘出,茶有多方药效外。也因为茶圣《陆羽》的传播,在寺院越来越广泛,陆羽虽不是僧人,但从小寺院长大。
禅茶佛茶以茶礼佛,以茶待客历史《蛮欧志》记,觉林院的僧侣“待客以惊雷(中等茶),自奉以萱带草(下等茶),供佛以紫茸香(上等茶)。盖嘴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寺院以茶供佛的历史故事有许多。从百丈禅师《百丈清规》的制度开始,寺院对茶的制度就有了新的起点。其中茶的供奉不仅仅是佛前供,有灵前供奉,祖前供奉。
佛茶被称为仙茶,什么样的茶才能称为佛茶或禅茶呢?关于茶与佛,茶与寺院的渊源,历史记录有许多。那么什么样的茶才能称为佛茶呢?清康熙四十三年,福建永春狮峰岩建成,有寺就记载“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茶树也因此得名,因茶为僧人所种植栽培,来以茶供佛,名“佛手茶”,后人就以此茶来供奉佛祖,也称为佛茶。
禅茶书《经窗禅颂》佛茶也称为禅茶,属于佛家所有,有内在的含义,其含有佛与禅的意念的一种茶。先早,主要茶是符合佛教的教义,并有药效及提神作用。久而久之,茶就变为僧人的必需品,因为茶与佛的佛理相通,茶也成了僧人们心灵沟通的工具,成了佛家的心灵沟通的桥梁。离不开茶,也就成了“和尚家风”的说法。
那么根据《茶语佛》说记,凡能称得上佛茶的,至少具备几个条件:凡是佛茶,因是隶属寺院所有,僧侣培育采制的茶;凡是佛茶,应是心灵上的养身、修心、悟性之物;凡是佛茶,应是蕴含佛法的意境,应是天然无污染的生态有机茶。
总而言之,茶与佛的历史记载之多。悠远的历史,佛教不仅在茶的历史有着推动作用,而在丝绸之路开始,茶的传播在佛教中比比皆是。也给中国的丝绸之路、传统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