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乌龙茶丨口感细节对比中的发现和使用最广泛
TUhjnbcbe - 2022/12/5 21:00:00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这几天,在同时冲泡当年的特级佛手、当年的一级蜜兰香单丛、去年的特级鸭屎香单丛,以进行口感对比时发现,三个茶虽然生长、采制的风土条件不同、品种不同、焙火程度不同、存放时间不同,甚至等级也不同,但在口感上,它们的细腻柔软度却几乎没有差别,都是入口即化的类型。其中:

特级佛手口感上有微酸涩感,单独喝,可能会感觉得不够细腻,在对比中,则能发现,它的细腻和微涩,以及这部分在铁观音中可能会被叫做“喤酸”滋味,是共存的,互无侵扰;

一级蜜兰香滋味有强度,单独喝,可能会把这种强度定义为硬度,在对比中,则更能理解,它细腻柔软的口感和有强度的滋味,也处于共存的状态;

特级鸭屎香滋味上有返青的味道,单独喝,总是会因为这部分“瑕疵”,被吸引走注意力,在对比中则能发现,这款茶的青气、陈气,同样无碍其口感的细腻柔软。

结合以上对比体验,回头看之前对茶汤口感软硬细腻度的探讨、生产这三款茶的气候土壤背景,可以说:

采制之前(佛手、鸭屎香)干旱、采制期间(蜜兰香)干旱,都可以做出口感柔软的茶,乌龙茶虽然原料较为成熟,但经过多酚类物质的适度氧化等反应,茶汤中游离的钙镁锰铁等阳离子较少,呈现的口感是柔软型。

乌龙茶口感细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香气高,类脂类物质含量丰富、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水溶性蛋白质等含量较低,而焙火程度与茶汤细腻度,没有必然的关联。

口感丨茶汤有软硬,从咖啡和葡萄酒,看茶汤细腻度的影响因素,永春,佛手丨两款清香型颗粒状乌龙茶,探讨丨干旱对单丛茶品质的可能影响

当同时请评茶师和业余爱好者来选出最细腻柔软的茶时,评茶师倾向于选择当年的特级佛手,业余爱好者则坚定选择了去年的特级鸭屎香。因各人感受不同,对茶叶等级的理解,自然也有分歧,目前来说,可行的方法是了解不同外形、香型(工艺)、品种(原料)乌龙茶的特点,结合销售方的茶叶分级标准和自身品饮体验来理解、判断。

茶作为商品,定级的依据,主要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等,而现行标准,在茶叶的感官审评定级一项上,没有强制性,只具推荐性。即使是使用最广泛的国家、行业推荐标准,对不同品种乌龙茶的香型、外形的细分,也还不尽统一。

最新的国家、行业推荐标准,对乌龙茶香型、品种、外形的评价原则有:

清香型乌龙茶

条形,追求滋味鲜醇/清醇/甜醇/醇厚/醇浓,甘爽/鲜爽,香气清高,品种香明显;

颗粒状,追求滋味鲜醇/清醇/甜醇/醇厚,甘爽/鲜爽,香气清高/馥郁,品种香明显;

紧压型(漳平水仙),追求滋味浓醇,甘爽,香气清高;

浓香型乌龙茶

条形,追求滋味甜醇/醇厚,甘滑/回甘,香气浓郁;

颗粒状,追求滋味甜醇/醇厚,回甘,香气浓郁;

常见乌龙茶品种

铁观音、*金桂、白芽奇兰等,滋味浓度追求醇;清香型铁观音、*金桂等以清高花香为主,白芽奇兰以清雅幽长的香气为主;

单丛滋味浓度追求醇,因香气以花蜜香幽长为主,滋味特点以甜为优;

肉桂滋味浓度追求醇,口感追求厚,特点追求鲜爽,香气追求浓郁,乳香、蜜桃香、桂皮香等品种香明显;

水仙和佛手,因叶片较大的大缘故,都有滋味浓的特点:清香型水仙,滋味浓度追求浓醇,特点追求鲜爽,香气追求清高;浓香型水仙,滋味浓度追求醇,特点追求甘爽,口感追求厚,香气追求浓郁;佛手滋味浓度追求浓,特点追求甘爽,口感追求厚,香气追求馥郁。(最新的佛手茶叶同业公会团体标准中,清香型滋味浓度追求醇,特点追求甘爽,口感追求厚,香气追求馥郁;浓香型滋味浓度追求浓醇,特点追求甘、回甘,口感追求厚、滑,香气追求浓郁)。

虽然茶叶等级有标准可依,但正如开头的那个对比试验,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茶,是不一样的理解。大部分时候,因没有对比,感知的偏差往往更大。在这种背景下,懂茶这件事就有了两个维度:

知其然(知道自己喝茶的感受)

知其所以然(知道这些感受和茶叶的工艺、储存、品种乃至环境的关联)

一般来说,这时候人对茶的喜好,是被信息所塑造的,是文化和教育的成果,虽然看起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采撷了前辈的果实,但很容易让人迷失于真实世界。在这种理性的知道之外,还有一种感性的知道:

知其然(知道自己喝茶的感受,知道自己的偏好)

以偏好决定优劣

一般来说,这时候对茶的喜好,是对个体差异的真实呈现,从根本来说,恰到好处的工艺、储存、品种、环境,也是直觉偏好下的定义,是因为喜欢某种香气、滋味的茶叶,而使其产生方式,成了“正确方法”。感性的懂茶,不会使人陷入标准和体系的限制,成为知识的囚徒。

以现实的例子来说,乌龙茶经过高火和陈化,会有焦糊味和油耗味,对于大部分人的味蕾来说,这是两种不受喜爱的味道,所以,它也是标准中的扣分项。但是,确有部分人会喜爱这两种气味,对于他们而言,这是茶叶品质的加分项。因天性不同,同一款陈气明显的高火乌龙茶,在这两类人的心目中,就是截然相反的等级。

可见,标准虽然来源于人的偏好,但因人的偏好殊异,标准只能适应一时一地一部分人的偏好,而一款茶的市场接受度如何,往往和它见过多少人有关。

1
查看完整版本: 乌龙茶丨口感细节对比中的发现和使用最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