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鼓,震天响。金箩筐,扁担扬。9月23日,第四个“丰收节”到来,这个“全国农民自己的节日”已经成为展现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丰收节俗、弘扬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央视丰收节也准时跟观众见面,这届丰收节多了更多科技元素,虽然将晚会现场放在了广东汕头,但是怎么能少了农业大省山东的身影,这不在科技力量下,山东乐陵出圈了。
首次设立外景主会场
舞美吸睛科技赋能多地联动立体传播看点颇丰
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矢志三农,助力振兴。本届“丰晚”主会场将第一次走出北京演播室,来到南海之滨广东汕头。主舞台搭建于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舞美设计以“一艘大船”为主造型,象征着56个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共庆丰收。舞台中融入中国纹饰、中国鼓等传统文化符号,人造水面形成的梦幻感和后面的海面融为一体、相映生辉。整体层次分明、灵动大气,渲染出浓浓的节庆氛围。
以汕头主舞台为核心,晚会特别设置了“天南海北选食材”环节,通过5G跨屏技术联动四川德阳、湖南长沙、浙江嘉兴、西藏林芝、四川喜德、福建福鼎、山东乐陵等多个地区,和全国观众一起徜徉于祖国各地的饕餮美食盛宴,感受“稻香满溢迎宾朋,东西南北庆丰收”的宏大场景。
晚会还创新性地设计了“康康”、“美美”两个“丰收宝宝”作为虚拟吉祥物,并搭配汕头剪纸、潮州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科技与文化的完美对接。“康康”、“美美”与任鲁豫、*、毕铭鑫等主持人形成默契搭档,展现亿万农民全面实现小康的幸福生活和时代风采,让丰收节成风化俗,深入人心。
年丰收节晚会打通线上线下,形成立体化传播。晚会播出前在央视网、央视频等多个平台进行同步晚会预热直播,花絮揭秘、演员采访、品尝美味等录制幕后故事都将在长达数小时的直播当中一一呈现。同时,晚会也将在数个线上平台和新媒体终端进行同步直播,让更多的观众共享丰收的喜悦。
建*百年主题贯穿全篇
接地气有生气鼓士气聚人气
吃水不忘挖井人,丰收不忘感*恩。今年恰逢*的百年华诞,晚会以“庆丰收、感*恩”为主题,着力展现三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大国基础和稳健力量,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将“感*恩、听*话、跟*走”作为贯穿全篇的深层表达。
《丰收歌儿献给*》《唱支山歌给*听》《光荣与梦想》等歌舞表演让农民群众以节日为媒、释放情感,进一步增强认同感、幸福感、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干劲,汇聚全*全社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以人民为核心,让农民成为主角
“精神丰收”重塑总台“丰收节晚会”IP品牌内涵
今年“丰晚”将继续坚持以农民为主角,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时代旋律,多角度、全维度展现中国农民的精气神儿。晚会秉承“小故事展示大背景,小人物体现大*策”的创作理念,聚焦一群有精彩励志故事的模范新农人。年全国十大农民将重磅揭晓,“麦爸”、“菜妈”、“龙虾姐”、“佛手果叔”、“西瓜奶奶”、石氏祖孙、太空育种专家、北京大学返乡青年代表等将悉数闪亮登场,丰收中国的气势、亿万农民的风采、农耕文明的厚重、全面小康的喜悦都将通过这些代表人物的讲述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力求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达到高度统一。
丰收节的存在价值,除了欢庆“物产丰收”外,如何让农民朋友拥有更多的“幸福感”,收获“精神丰收”,也是本届“丰晚”的努力方向之一。节目组立足国家媒体的职责使命,摈弃“流量至上”、“唯收视率”等不良倾向,以人民为中心展开创作,希望通过文艺作品的传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