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庄永章郑博文林露虹沈彥彥
图片供稿厦茶品牌运营部
——记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厦门市茶叶协(学)会会长、闽南茶协联盟主席王贵卿
重拳出击,“控盘”永春佛手(香橼)茶
这是一个茶行业无人不知的传奇故事,这是一场国有企业成功“逆袭”的漂亮反转战——9年前,国际金融风暴来袭,茶行业开始“洗牌”,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卿凭借非凡的判断力和勇于担当的将领之风,挥出了他那业已谋划5年的一剑一逆市“抄底”大红袍。
囤在仓库中的千吨“大红袍”,是他扭转厦茶命运的必胜武器,结果便是武夷岩茶红遍五湖四海,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叶之星”。“挥剑只有一次,磨剑却要用半辈子……”多年后,王贵卿总用这句话来描述这场力挽行业狂澜,开创厦茶新纪元的“抄底战役”。他成功带领海堤茶叶转型突围,继而让有60多年历史的央企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乌龙茶行业领*企业的传奇故事,也让他成为了永远闪耀在茶行业史册上的“名将”。
如今,他带领着厦茶团队又一次出手了——一如既往,快、准、稳、狠地启动“做多策略”,毫无预兆地便在永春发动了一场全面“控盘”佛手茶的战役。
年11月中旬,厦茶公司和永春县茶企签订了高达1.1亿元的采购合同,大批大批的永春佛手被一车一车地装进厦茶仓库,一如当年的武夷岩茶。
“茶老大”斥资1.1亿“控盘”佛手,也给茶叶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继厦茶“逆市”抄底大红袍后,海堤茶叶斥巨资力捧的“茶叶新星”逐渐浮出水面——永春佛手,凭什么得宠于“茶老大”?它是否能助厦茶再创新的传奇?
翻开厦茶的大事记,王贵卿带领海堤茶叶的团队南征北战,已经完成在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布局,旗下的茶叶品种更是有上百种之多。对于继抄底大红袍后,厦茶力捧的为什么是永春佛手,为什么是现在出手,王贵卿只简单地归纳为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
基地是厦茶的,基地也是茶农的。永春,距厦门仅2个小时的车程。在永春,有最著名的“天然氧吧”牛姆林,有名岳戴云山脉南伸绵延全境,森林覆盖率达到66.3%。每一年,王贵卿总要前往永春茶基地,去给当地茶农“分红”,在这里,茶农们获得的奖励是多是少,完全取决于茶农平日对茶园的管理。
在纵横交错的茶山上,远远地就能看见厦茶的技术人员正在基地指导茶农如何科学种植、科学用药。据介绍,为了控制茶叶的农药和化肥残留量,从年开始,厦茶就设立了茶农奖励机制,鼓励茶农使用有机化肥和生物农药。这样的制度延续了十年,永春的茶农心上都刻下了“厦茶人”的印记——这样的天时之利,厦茶备战了十年。
地利则是触手可及,耳目可见的。来到海堤茶园基地,如同一座通天的绿色金字塔,间隔有序,清冽而神秘。这里的土壤很特别,都是赤色的砂红壤,支干道与步行道纵横交错,蜿蜒而上,茶行间,各种植物参差其中,茶树上,蜘蛛网正闪耀着彩光。这种红壤是茶农们笃信的“神土,它们是最适合闽南各类茗茶生长的,茶农们像维护信仰一样,维护着他们心中的“神土地”,茶农们通过立体栽培的方式,留草种草,套种绿肥,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茶园结构,保护脚下的土地及赖以生存的天赐之宝。
“瞧,我们靠这‘小卫士’来保证茶树的健康。”茶农指着一张恰好罩在茶树最顶端的蜘蛛网告诉笔者。茶农们通过科学建立立体茶园,建设生态茶园的办法,成功地为厦茶基地减少了病虫害,治理了茶园水土流失,保证了茶产业的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天时地利,其实早在年前就已经全部具备了,但我们还要等,等人和,等最适合挥剑的那一刻。”王贵卿说,从年起,厦茶公司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