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琴是《红楼梦》收束式的人物,一出场就有非同寻常的寓意。宝琴以《怀古十绝》、芦雪廣割腥啖膻、踏雪寻梅、西海沿子真真国等等情节,为全书收官。这个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于贾家,当然也高于宝钗、黛玉。作者设计这个人物,其实是贾元春的代言人,专门为终结红楼梦来到了大观园。
那么,薛宝琴究竟是什么来头,作者为何要以这个人物收束《红楼梦》呢?
薛宝琴代言贾元春,为元妃点戏收场
元妃省亲这回书中,写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又有贾妃原带进宫去的丫鬟抱琴等上来叩见,贾母等连忙扶起,命人别室款待。”抱琴原本是元春入宫时从贾家带去的丫鬟,这天夜里随元妃一并归省。没错,这个“抱琴”,就是后来与邢岫烟等人一同进京来到大观园的薛宝琴。也就是说,后来的宝琴是抱琴“还*”。
元妃省亲这段故事,其实是发生在“虎兔相逢大梦归”之后,是“倒叙法”的文本结构。贾元春是元宵节夜里戌时初刻(十九时十五分左右)从皇宫出发,丑正三刻(凌晨三点)起驾回鸾,写的就是“荡悠悠,把芳*消耗”,芳*是不能在天明时四处游荡的。因此,后文书中的贾元春,写的是尚未“回首相看已化灰”时的贾元春,而贾元春的故事也由“抱琴”,也就是宝琴来终结。
贾元春在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分别是:
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
这四出戏是《红楼梦》的大过节、大关键,隐伏了全书的结局,而这些隐伏的结局,都以“宝琴”这个人物来做照应。也就是说,“抱琴”还*为宝琴,揭示了这四出戏所隐藏的真相。贾家败于“一捧雪”,元妃、黛玉“离*”,《红楼梦》的故事也就结束了。因此,我一直坚信,《红楼梦》只有八十回故事,所谓“红楼未完”,只是前辈没有参透而已。
为何说薛宝琴的故事中,揭示了元妃点戏所隐伏的玄机,是《红楼梦》故事的终局呢?以下,我简要解读这四出戏的寓意,以揭抱琴、宝琴之谜,看看作者为何要安排这样一个优于宝钗、黛玉的人物出场。
《豪宴》为何暗伏贾家之败
贾家包括了宁荣二府,与他们同宗的贾代儒、大观园所有的女子以及仆人,要败大家一齐败,谁也跑不掉。元妃以《豪宴》伏贾家之败,也是照应了书中贾家奢华的排场,动辄摆席设宴。因此,很多读者都认为,贾家就是败在了奢靡之中。但是,这样的观点脂砚斋不赞同,因而,特别提示“《一捧雪》伏贾家之败”。
一捧雪,在书中有很多场景或者道具暗示,并非是《审头刺汤》中导致惨祸的古董。其中,“雪”指的是薛宝钗,以及薛宝钗的住处“雪洞”,“雪下抽柴”、芦雪庵……等等。雪洞,现实中实有其地,《红楼梦》中的雪洞,就在桂林靖江王城。
洪武三年(年),朱元璋封九大藩王,其中一家藩王的始祖是朱兴隆。朱兴隆是朱元璋的大哥,也就是书中的“兴隆街大爷”贾雨村,以及贾琏身边的小厮兴儿、隆儿。荣国府中,以“荣禧堂”、穆莳、南安郡王这组符码,暗藏了第十二代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荣穆王”。
荣穆王之子朱亨嘉,也就是第十三代靖江王朱亨嘉。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年,朱亨嘉在桂林靖江王城称帝(监国),以“洪武”为年号,当年就是“洪武年”。朱亨嘉在南明时期自称大明正统,是因为靖江王始祖朱兴隆是“仁祖(朱元璋之父朱世珍)”的嫡长子,他们家才是大明正脉。
南明隆武帝朱聿键攻破靖江王城,活捉了朱亨嘉,并将他勒死于连江(琏通连)。桂林靖江王城城破之日,一个太监将朱亨嘉三岁的儿子隐藏在“雪洞”之中。这个王子,就是后来在全州湘山寺出家的清初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书中的“石兄”,其中之一寓意,应当是另一个大明王子,清初四僧之一、大画家八大山人对石涛的称呼。
假如以朱家字辈排序,八大山人应当是石涛的曾祖辈。八大山人本名朱统托,出自明初九大藩王中的宁王朱权家,宁王家的字辈是“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朱统托是“统字辈”,是宁王家第八代传人。
靖江王的字辈是“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朱若极是第十一辈靖江王王子。论年龄,八大山人也比石涛大差不多十五岁。但“树倒猢狲散”,又都是出家人,论这些还有意义吗?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讲的是宁国府、荣国府中这一对“白首”僧人,白首,是落发为僧的意思,这一笔同样借鉴的是《水浒传》。施耐庵暗喻朱重八出家,道衍和尚“遇林而起”,他们都是“白额”。《红楼梦》作者们错辈相称,恐怕也有“吊明之王”的寓意吧。林黛玉说的“两个和尚”,即指“白首双星”。
“雪洞”,隐伏了荣国府贾家之败。而“《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则又是贾家彻底败亡的大伏笔,大关键。
“虎兔相逢大梦归”究竟是何寓意
“一捧雪”确实是《豪宴》中的一件古董,这件古董在《红楼梦》中就是“蠟油冻佛手”,也就是“香橼”。香橼,是“香缘”的谐音,也是“天香楼”、“冷香丸”等等书中所有“香”的总寓意。“香缘”,也是元妃点戏《仙缘》中的“邯郸梦”。这个梦,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
《明实录》中说,朱元璋的母亲陈氏太后在妊娠时,有一天夜里梦见自己在“舍南麦场”遇到了一个神仙。这个神仙送给陈氏太后一粒白色药丸让她吞下,陈氏太后吞下了药丸就醒来。醒来之后,便把这个梦告诉了仁祖,第二天“子丑之时”就诞下了朱元璋。
荣国府象征的是桂林靖江王,他们家不是正宗的“天香”之后,天香楼在宁国府。这家藩王是因为和朱元璋有一段血亲(雪芹)“香缘”,因而做了一个“邯郸梦”,也就是《红楼梦》。“红楼”中薛宝琴的口中是“朱楼”,就是朱家之楼,是明朝的象征,没有别的解读。
香缘化为“香橼”,就挂在贾元春背上的弓弦上。这其中的寓意,就是大明最后一个皇统,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以弓弦勒死。吴三桂勒死朱由榔,把他的棺材火化,“回首相看已化灰”隐藏的就是这段真实的历史,贾家因此全部“爬灰”。
朱由榔曾经袭封桂王,“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天香”是月中桂子,月是大明的意象,桂林靖江王、桂王,包括吴三桂都是“月中桂子”,都曾有“香缘”。大明“走水(火并)”,导致这个王朝迎来了末世结局。
朱由榔之死,标志着明朝彻底灭亡,这一年是永历十六年(年,康熙元年),农历壬寅年。月是明朝的意象,卯、兔又是月亮的寓意,所以,“虎兔相逢大梦归”是明朝灭亡的“谶语”。
《红楼梦》以秦可卿之死暗示了崇祯“画梁春尽落香尘”,崇祯死后,顺治入关,大清取代了大明,就是书中所说的“清明”。顺治生于崇祯十一年(年),属虎,这一年,皇太极开始入关作战,攻击明朝都城。六年之后,“虎兔相逢大梦归”,《红楼梦》故事就此进入南明时代。
南明时期,朱家藩王纷纷称帝,历史承认的总共有四个皇帝,也就是弘光、隆武、绍武、永历,江南甄家四次接驾,说的就是这件事。崇祯死后,南明还坚持了十八年,期间到底以哪家藩王为皇室正统,也是一件聚讼纷纭之事。即便是认定万历之孙朱由榔为正统,但依然有藩王自称监国,与永历皇帝火并——这就是《红楼梦》中所说的“二十年来辨是非”。
薛宝琴所讲的“西海沿子真真国”,就是大明彻底灭亡的隐语。永历皇帝朱由榔之死,大明皇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大明王朝才算真正的终结。这段历史,又隐伏在薛宝琴所讲的真真国故事之中。“宝琴”、“抱琴”,为《红楼梦》画上了一个悲剧的句号,全书就此结局。
“不在梅边在柳边”,不是说薛宝琴的婚事
宝琴来到大观园,处处展示她的美貌与才华,尤其是以《怀古十绝》“预言”了贾家之败,金陵十二钗的结局。其中,《梅花观怀古》“不在梅边在柳边”这句,不是说的宝琴自己,而是照应“《牡丹亭》伏黛玉之死”。
《离*》说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之恋,也有“*归”之意。林黛玉在书中有几种结局,也是“死而还*”,继续演绎红楼故事。“不在梅边在柳边”,这句诗有三个寓意:
其一,“梅边”指的是真正的金陵,“梅花观”说的是朱元璋陵寝的案山梅花山。因而,薛宝琴踏雪寻梅,栊翠庵也就是“梅花观”,妙玉就是朱家之“庙宇”。宁国府梅花不比栊翠庵开得弱,这里也是“梅花观”,象征了大明正统。林黛玉不在栊翠庵,也不是宁国府的人,她当然不在“梅边”。
其二,“梅边”指的是北京煤山,《红楼梦》以秦可卿之死象征崇祯之死,书中的故事就到了南明时代。此时,无论是林黛玉还是所有贾家的人,肯定就不在“梅边”了。
其三,“柳边”是明朝“木字辈”皇帝的象征,也是“桂”的寓意。林黛玉其实有朱亨嘉以及石涛的隐喻,隆武帝勒死朱亨嘉,对外宣称其得暴病亡。林黛玉“玉带林中挂”,是被缢杀的结局,这句判词又隐藏着“桂”字。同样,林黛玉还有终结于药石,因病身亡的暗示。朱亨嘉之子,也就是书中的“石兄”三岁去湘山寺出家,正是林黛玉三岁时遇癞头和尚,癞头和尚要度她出家的文本写照。
林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还*”,西方,指的是广西,“灵河岸上”指的就是筑城于漓江之畔的桂林靖江王城。灵河,指的是灵渠,是漓江、湘江的源头。湘江、湘山寺,是石涛出家之地,因而,林黛玉住潇湘馆,号“潇湘妃子”。一个未婚女孩以此为雅号,难道清高的林黛玉会以“两女侍一夫”而感到荣耀?
林黛玉象征了桂林靖江王,癞头和尚就是甄宝玉,甄宝玉就是货真价实的大明正宗皇脉之祖朱元璋。璋,就是半圭,国家祭祀的白玉瑞器,白玉上着一点朱红,就是“赤瑕”、“神瑛”。贾宝玉是神瑛的“侍者”,他是假借了神瑛之名,故称“假宝玉”,他不是神瑛。
朱元璋字国瑞,就是“甄宝玉”。癞头和尚,意味着大明已无“光明”,也就来到了南明时代。仙缘伏甄宝玉送玉,就是因为“香缘”,朱兴隆一家被封为靖江王的真实寓意。《红楼梦》开篇故事,写的就是“甄宝玉送玉”。
薛宝琴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道尽了《红楼梦》故事的来龙去脉,这个人物难道不比黛玉、宝钗更优秀?宝琴的出场意义,就是收束“朱楼梦”。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薛宝琴收束红楼梦
永历皇帝在吴三桂的步步紧逼下,于顺治十六年(年)清明节期间,乘大船逃往缅甸避难。而后,这只船在薛宝琴《怀古十绝·赤壁怀古》中“喧阗一炬悲风冷”,照应了贾元春元宵节灯谜“回首相看已化灰”。薛宝琴以“抱琴”隐藏身份,完成了贾元春对贾家的终极“预言”。
朱由榔缅甸避难,又隐写在贾探春的册页画和判词之中,“清明涕送江边望”,说的就是这段明清之交的末世劫难。
康熙元年,玄烨八岁,大明终结。吴三桂是在顺治十八年(年)奉顺治诏令入缅,逼缅甸王莽白交出永历皇帝。薛宝琴说她八岁随父到真真国,就是说的这段历史。彻底灭掉大明,功劳记在康熙头上,实际上是顺治做出的决断。
西海沿子真真国是“水国”,与缅甸的泼水节,以及朱由榔遭遇“咒水之难”有关。真真国女子,其实就是“女真”,“水国”也指的是清朝。贾元春之死隐伏朱由榔之死,一夜之间,大明不复存在,朱楼之梦终结,红楼中人便在“水国”中痛苦呻吟。
“廬雪廣”割腥啖膻,寓意十分明确,“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这句词的意象又化作了“无限英*在内游”。鹿血廣,其寓意出自“龙战于野,其血玄*”,讲述的就是以清代明这段末世历史。《红楼梦》中所涉及到的南明人物,比如朱亨嘉、朱由榔、吴三桂、顺治、康熙等等,都曾经做过皇帝,不管是继位还是称帝,他们都参与了南明“逐鹿”,当然是“龙战于野”。
薛宝琴是这样一种象征寓意,她的结局其实也是悲剧。王熙凤判词中有一句“一从二令三人木”,其中就隐藏了“琹休”。
薛宝琴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她的身份高于贾家,因为她“预见”了贾家的终极命运,所以,她比“红楼梦中人”显得更为优秀,薛宝钗、林黛玉等金陵十二钗哪能及得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