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记者从惠水县农业农村局获悉,惠水县强抓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不断突出优势大力推动实现佛手瓜产业规模发展、高效模式创新到全产业链建设提质增效“三步走”,探索形成了一条石漠化山区特色产业扶贫新路子。
坚持产业选择精准化。惠水县属典型的滇桂黔连片石漠化贫困地区,田少地多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产业基础薄弱,是产业发展最难啃的“硬骨头”。而佛手瓜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技术要求不高、管理成本相对较低,与低效作物调减地契合度高,有一定传统种植优势和群众基础,其衍生产品——龙须菜,采摘期长、产量高、口感好,市场前景广阔。在现实条件与市场需求的综合考量下,惠水县把佛手瓜作为农村产业革命重点产业在全县大力推广。
坚持农技服务专业化。组建佛手瓜产业专家团队,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及省农科院6名专家长期蹲点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四新技术”试验示范。按照“一业为主、多品共融、种养结合、长短互补”思路,探索瓜下养鸡、瓜-菌-蜂、瓜-菜-菜-菌等“”高效种植新模式。依托驻村攻坚队,每亩规模基地至少安排1名专业技术人员长期跟踪服务。
培训会
坚持资金筹措集中化。充分利用广州南沙区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等优势资源,整合产业扶贫、对口帮扶、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资金,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产区集聚。建设配套冷库1个、交易平台余平方米,配套建设水电、喷灌、水池水窖等设施设备,并在南沙区设立绿色农产品专卖店。
坚持组织方式高效化。成立县级佛手瓜产业专班,实行“一名县级领导、一套操作方案、一个工作专班、一支服务团队、一个销售队伍”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县、乡、村、网格形成四级联动。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旬一督查、一月一观摩”的责任落实倒逼模式,切实抓好佛手瓜产业的组织、实施和调度等各个工作环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购销、分片管理”的“五统一分”标准化生产。
惠水佛手瓜品牌化
坚持产销对接市场化。成立县级销售专班和县级销售平台涟江红源公司,依托绿康源生鲜配送中心,对全县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及机关、医院食堂全面供应,并与贵州省监狱系统、希望教育集团下属院校等食堂签订供应协议,保障了市场的稳定性。同时,全面进驻连锁商超,并在石板市场、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等农产品集散中心设立专门档口。并成功申报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北京、川渝等地区,省外市场年销量超过2万吨以上。
佛手瓜产品深受群众喜爱
坚持利益联结多元化。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鼓励农户自建自管、自主经营的同时,引导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分工协作,挖掘产业链、利益链增收潜能,着力探索多种方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项目区群众获得稳定的订单生产、劳动务工、土地流转、*策红利等多种收益。
坚持基层*建规范化。大力推广“村社合一”,广泛发挥基层*组织产业带动作用。佛手瓜产业核心区域采取“一支部一社两户”模式带动发展,即“产业*支部+合作社+种植户+贫困户”的专业合作经营发展模式。同时吸纳一定*员中的种植大户及技术能人参与管理。实行产业建设实施集体规划制,定期召开*员大会,研究探讨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联合支部”在技术、信息、销售方面的整合效能,切实把*的*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杨
通讯员
田开忠
编辑 梁晓琳
编审 张发扬